狱中上母书
〔明〕
不孝(1)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2)见背(3),两易春秋(4),冤酷(5)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6),以报大仇,恤死荣生(7),告成黄土(8);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9),一旅(10)才兴,便成齑粉(11)。去年之举(12),淳已自分(13)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14)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15)无一日焉。致慈君(16)托迹(17)于空门(18),生母(19)寄生(20)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21)先从(22)九京(23):不孝(1)之罪,上通于天!
不孝完淳而今死了!以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自从父亲离我而去,悲痛地过去了两个年头。怨恨惨痛越积越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希图重见天日,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赠恤,生者获得荣耀,向九泉之下的父亲报告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把灾祸集中于先朝,一支军队刚一起来,就立即被粉碎。去年的义举,我已自以为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一天得以孝养母亲。以致尊贵的慈母托身于空门,生母则寄生在异姓之家。一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有人死了也不能相互安慰,我今日又奄忽先赴九泉,不孝之罪的深重,连上天都已知晓了。
呜呼!双慈(1)在堂,下有妹女,门祚(2)衰薄,终鲜兄弟(3)。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1)!但慈君推干就湿(4),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5),生母托之昭南女弟(6)。
唉!两位母亲都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足惜,我所哀痛不已的,是家庭的众多人口今后怎么生活。虽然如此,但是,就这样吧!我的身体是父亲遗给我的,我的身体是为国君所用的,为父为君而死,又哪里是辜负两位母亲呢?但尊贵的慈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慈母托付给义融姊,把生母托付给昭南妹了。
淳死之后,新妇(1)遗腹得雄(2),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3)!会稽大望(4),至今而零极(5)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6),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7)。有一日中兴再造(8),则庙食(9)千秋,岂止麦饭豚蹄(10),不为馁鬼(11)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12)在冥冥(13)诛殛(14)顽嚚,决不肯舍!
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已极。节义文章像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像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1)!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2)将来大器(3),家事尽以委之。寒食(4)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5),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2)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7)也。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1)。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2),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3),视身若敝屣(4)。但为气(5)所激(6),缘悟天人理(7)。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但是,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恶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
小提示:夏完淳《狱中上母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狱中上母书》是明代少年民族英雄、诗人夏完淳创作的一封书信。此文共五段,第一段申诉与母诀别的原因,中间三个段分别从三个方面立下遗言,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嘱咐安排家人的生活和自己的身后事,最后一段抒发与母诀别的慷慨之情。全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悲壮苍凉,一唱三叹,雄强恣肆,感人至深。
- 作品出处夏完淳集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1647年
创作背景
夏完淳十四岁即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父亲殉国后,又佐吴易在太湖起义。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他被捕,械送南京;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夏完淳在南京狱中时,他自知必死,也怀着视死如归的精神,但“以身殉父”,却不能“以身报母”,留下许多遗憾,于是写下了《狱中上母书》——这一封写给嫡母盛氏的诀别信。
相关诗词
-
路中上田尚书
去路何词见六亲,手中刀尺不如人。
-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
敬陪直院右史上巳后一日西斋之集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插羽满浮寒食酒,倚栏同忆故山薇。碧桃绕观春风静,柔櫓摇汀夕照微。慨想兰亭如昨日,沙鸥飞下钓鱼矶。
-
临安道中晚晴书所见二首·其二
何日王摩诘,潇湘画短屏。扁舟横远壑,晚翼在青冥。木杪收残照,云间得数星。吴姫不惊客,拜月下中庭。
-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
...虽寸进实过分,名姓已被贤者知。疏愚生不谒豪贵,守此退缩行将衰。颍州相公秉道德,一见不以论高卑。久调元化费精力,犹且未倦删书诗。唐之文章剔芜秽,纤悉宁有差毫釐。谓其耽学可与语,便语渊奥袪佹疑。浮言近意不历口,直欲海窟拿蛟螭。再拜膝前荷勤诲,垂橐...
-
惠泉见黄平倩大书作字时余同在玉泉今五年矣
金龙池上作书时,牙管如飞我亦随。
-
池上闲咏
青莎台上起书楼,绿藻潭中系钓舟。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暂尝新酒还成醉,亦出中门便当游。一部清商聊送老,白须萧飒管弦秋。
-
题叶母卷叶生少失母而育于庶母
零夜玄霜绣枫树,上有卑乌泣秋雨。
-
闻卢生将出狱志喜·其三
此际狱中剑,曾逢雷令非。提携终奋迅,拂拭有光辉。一旦雄心托,千年国士稀。凭将报恩用,不作化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