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四首·其一
〔唐〕
瞿塘峡(1)口水烟(2)低,白帝(3)城头月向西。
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1)一时啼。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小提示:白居易《竹枝词四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竹枝词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诗人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形同谪居。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生活痛苦。诗人此时政治上受到打击,思想苦闷。通过写唱《竹枝词》,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露了诗人苦闷细心情。
相关诗词
-
拟竹枝词四首·其一
溪女蓬鬟日召负,担头十指尚纤纤。路逢年少轻调笑,连袂清歌望酒帘。
-
拟竹枝词四首·其二
狂夫一去动经秋,日日祈神锦水头。每下鸣机逢七夕,几回肠断为牵牛。
-
祁门竹枝词四首·其二
凤凰山麓径横斜,换渡频通隔涧槎。一勺凤泉清澈底,半山亭下试新茶。
-
江东竹枝词四首·其二
二月春风满地铺,茅针芦笋一齐粗。海门东来春潮上,春水连潮漫白涂。
-
江东竹枝词四首·其一
黄浦湾湾东转头,吴淞江下碧如油。不用并州剪刀快,水晶帘下上西楼。
-
惠山竹枝词四首·其三
佛座心香一瓣拈,最怜玉手指纤纤。低头拜起颜微笑,求得筒中大吉签。
-
海上竹枝词七首·其一
太湖东来沧海西,四十二湾江渐低。源头受得浙间水,不放浑潮淤作泥。
-
扬州竹枝词四首·其一
隋家杨柳古扬州,杨叶无多野水流。莫说小红楼畔路,琼花观里少人游。
-
竹枝词四首·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
艺圃竹枝歌四首·其一
池上花开照眼明,流蓱无数杂飞英。一双紫燕贴波去,三寸银鱼吹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