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父与葛篇
〔唐〕
依依(1)宜织江雨空(2),雨中六月兰台(3)风。
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
博罗老仙(1)时(2)出洞,千岁(3)石床(4)啼鬼工(5)。
当罗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蛇毒浓凝(1)洞堂湿,江鱼不食(2)衔沙立(3)。
天气闷热,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含沙直立。
欲剪湘中(1)一尺天,吴娥(2)莫道(3)吴刀(4)涩(5)。
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
小提示:李贺《罗浮山父与葛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罗浮山父与葛篇》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称颂罗浮山父所织的葛布精细光洁,巧夺天工。诗从头到尾紧紧扣住主题。开头写织葛,结尾写裁葛,无论是写织葛还是写裁葛,都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表现葛布质地优良,称颂织葛的罗浮山父技艺高超。诗人涉想奇绝,笔姿多变,运意构思,都显示出特有的“虚荒诞幻”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说罗浮山(在广东省境内)中的一位老人赠送给诗人一块葛布,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李贺一生从未到过博罗一带,这首诗的题材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根据传闻加工而成的。
相关诗词
-
听惠守钱承议谈罗浮山因以赠之
久忆观沧海,喜君语罗浮。浮从会稽来,与罗相献酬。谁欲通两山,铁桥跨山头。笙箫响瑶台,佛仙栖石楼。灵光烛商舶,七星被林幽。飞泉难悉名,异草香气柔。危峰聚白鹿,深坞眠青牛。葛洪安期生,遗踪尚绸缪。攀巅瞰海水,湛碧才一瓯。不见波涛翻,飓风驾龙虬。又云朱明天,飘然落...
-
罗浮山上过铁桥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
游罗浮山
...久滞淫,兴言恣攀陟。奇峰亘四百,面面俱可识。上有飞云峰,远接扶桑色。迤逦瑶台石,烟霞随杖舄。群仙宁尽纪,丹灶犹可觅。家由葛令移,松是秦时植。仰首接飞鸢,摩崖多籀刻。朱草希黄落,仙禽无倦翼。步入梅花村,美酿分玄碧。可以醉游人,若为驱肉食。小隐吾...
-
罗浮山白鹤观客堂联
水声晴亦雨;山气夏如秋。
-
和大人游罗浮山
我公阴德谁与京,学道岂厌迟蜚鸣。世间出世无两得,先使此路荒承明。谪官罗浮定天意,不涉忧患那长生。海涯莫惊万里远,山下幸足五亩耕。人生露电非虚语,在椿固已悲老彭。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结茅愿为麋鹿友,无心坐伏豺虎狞。况公方瞳已...
-
潘浮碇明府解印绶去归罗浮山中作邀月楼伏龙苑于双湖之阳作此寄简
仙人本自好楼居,勾漏归来发懒梳。开苑伏龙丹鼎静,栽松巢鹤翠堂虚。藤蓑蕉笠双湖钓,水月山云万卷书。寄语东山高卧处,苍生消息近何如。
-
怀罗浮山人
我昔五岭南,曾见岩居客。松风四壁寒,萝烟满衣碧。厨中所有者,清泉与白石。自云四十年,山外无履迹。
-
登罗浮山·其一
要閒终是不曾閒,猛歇当头名利关。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
庭梅盛开与施秋官黄司训联句三首·其一
先春元是百花魁,历尽冰霜暖自回。冷艳不虞蜂见妒,清标应许鹤相陪。心中夙负调羹具,眼底终惭作赋才。愿与松筠结三友,罗浮山月待重来。
-
罗浮山
罗浮多胜境,梦到固无因。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根虽盘地脉,势自倚天津。未便甘休去,须栖老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