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登凌歊台
〔元〕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山形如同盘龙绕去又绕回,闲云野景簇拥高耸的凌歊台。
离宫(1)夜有月高下,辇路(2)日无人往来。
夜来明月照着离宫高高下下,帝王走过的车道白天也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春天的景色不会随同亡国消逝,山花依然像当年一样绽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断碑埋没在茫茫的荒草里,年年风吹雨淋又长新绿苔。
小提示:萨都剌《次韵登凌歊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次韵登凌歊台》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从远处着眼,描写凌歊台的远景;颔联着重写凌歊台内的景色;颈联转入议论,道出了自然轮回的感慨;尾联回到眼前的景物,以凄凉之景结束全诗。全诗笔调铿锵,对仗工整,情感豪迈而伤感。
- 作品出处雁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次韵登凌歊台》这首诗应作于元至顺三年(1332),当时萨都剌从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迁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南下任职,五月又曾北上至京城,秋天再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此诗具体创作于这几次南来北往的旅途中的哪一次,难以考证。诗人登临凌歊台引发怀古的幽思,于是创作了此诗。
相关诗词
-
凌歊台六首·其四
黄山高处敞层台,伊昔规模想壮哉。江上依然双阙在,日边不见六龙来。落花啼鸟空遗恨,翠竹青松且漫栽。先是老怀多感慨,每来吊古一兴哀。
-
凌歊台六首·其五
百尺台前万顷宽,风烟缥缈隔尘寰。天浮江水兼湖水,云抹淮山与楚山。景物宛如图画里,星河只在户庭间。登临莫作悲秋意,且对黄花一解颜。
-
凌歊台六首·其三
簿书终日困拘挛,每到凌歊意豁然。千里日光斜照水,一川草色远连天。青山顶上玄晖宅,采石江头太白船。俱在目中浑可乐,何妨时复一扬鞭。
-
姑熟杂咏·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闲花杂平陆。白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
凌歊台
凌歊高台壮南国,突兀干云天咫尺。晶帘半捲晓风寒,雕阑倒映秋江碧。台边轧轧金舆来,盈盈二八花颜开。英雄一去不复返,甍残栋委俱尘埃。蜀山雪消清似洗,岷江西来几千里。此日豪华安在哉,唯闻呜咽台前水。
-
凌歊台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禁园风暖草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
次韵登汉江楼
绮席登楼迥,春江碧玉流。早梅香涧曲,芳草满汀洲。宾主欢情洽,江山喜气浮。良辰须酩酊,莫惜更迟留。
-
秋日同韩玄登凌霄台
故人多逸兴,携手上高台。赋为閒居作,怀因远眺开。秋阴将日去,雁影带寒来。归路瞻衡宇,松门掩绿苔。
-
次韵子仁登台送陈孚之
台上青山台下花,送君春色漫无涯。香来竹里客庖酒,烟起松间僧舍茶。凤迹湮随榛莽废,莺声繁杂管弦哗。碧天远影长江尽,兴逐西风博望槎。
-
凌歊台
宋祖高台山上头,三閒破屋蔽层丘。离离荒草迷行殿,漠漠寒沙拥故洲。塔影远招孤客恨,江声长替古人愁。题诗自旧知多少,清绝难磨许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