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叹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永日(1)不可暮(2),炎蒸毒我肠(3)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安得万里风,飘飖(1)吹我裳。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昊天(1)华月(2),茂林(3)疏光。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1)苦夜短,开(2)纳微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虚明(1)见纤毫,羽虫(2)亦飞扬。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物情无巨细(1)自适(2)固其常。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念彼荷戈士(1)穷年(2)守边疆。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何由一洗濯(1)执热(2)互相望。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竟夕(1)刁斗(2),喧声连万方。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1)(2)体,不如早还乡。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北城(1)悲笳发,鹳鹤(2)号且翔。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1)烦促倦,激烈思时康(2)

时逢乱世,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小提示:杜甫《夏夜叹》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夏夜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夏夜纳凉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作者对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的关切之情。全诗描写夏夜景色生动细致,体物精细,音调铿锵。

创作背景

《夏夜叹》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当时杜甫在华州。那一年,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长安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已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失去了信心,因作此诗以抒怀。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