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叹
〔唐〕
永日(1)不可暮(2),炎蒸毒我肠(3)。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安得万里风,飘飖(1)吹我裳。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昊天(1)出华月(2),茂林延(3)疏光。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1)苦夜短,开轩(2)纳微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虚明(1)见纤毫,羽虫(2)亦飞扬。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物情无巨细(1),自适(2)固其常。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念彼荷戈士(1),穷年(2)守边疆。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何由一洗濯(1),执热(2)互相望。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竟夕(1)击刁斗(2),喧声连万方。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1)虽被(2)体,不如早还乡。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北城(1)悲笳发,鹳鹤(2)号且翔。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况复(1)烦促倦,激烈思时康(2)。
时逢乱世,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小提示:杜甫《夏夜叹》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夏夜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夏夜纳凉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作者对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的关切之情。全诗描写夏夜景色生动细致,体物精细,音调铿锵。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夏夜叹》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当时杜甫在华州。那一年,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长安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已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失去了信心,因作此诗以抒怀。
相关诗词
-
夏夜同袁德延骑出宿村家
...策稍相试。微风送林木,皓月临平地。路远忘前期,情惬随所至。田父止我宿,茅屋劝客醉。起步叩天空,仰对明星次。一贪鸡黍筵,三叹前贤意。轩冕愁束缚,江海伤憔悴。且愿为老农,敢谓辞高位。明发返故墟,努力看身事。
-
大酺·夏夜雨中读竹山虞美人词悢然有身世之感赋此寄一二故人
...收梅溽。水驿烟昏,僧廊月暗,愁诵虞兮遗曲。当年歌楼上,但凉欹笛簟,暖围箫局。又谁道而今,冷云哀雁,鬓痕凋绿。幽怀还暗触。叹中岁、吾亦伤哀乐。是几度、山屏寻梦,水舫携歌,蓦回头、水重山复。未便朱颜换,先换却、昔时心目。况萧瑟、窗前竹。垂泪都尽,...
-
夏夜用人韵
散员居事外,罪籍比刑馀。敢叹山樊热,惟惊岁月除。城楼传漏远,河汉晓星疏。兀坐穷清景,明朝晓看书。
-
夏夜坐月得公字
凉月空庭得,清尊此夕同。行觞佳节后,坐客大江东。避暑思袁绍,登楼想庾公。相逢各意气,君莫叹飘蓬。
-
夏夜叹
掬水空漱齿,飧冰莫撑肠。日没更蒸郁,珠汗透我裳。墙隈见飞萤,闪烁流馀光。手中握蒲葵,缓摇引微凉。推枕不能寐,既倦还挥扬。金伏大火流,暑盛天之常。乾坤一甑中,孰与分界疆。揭帘视河汉,牛女遥相望。昏中见大火,房心适南方。钉蛟饱木虱,烦促思吾乡。乘月采莲去,葛袂随风翔。养生不谙时,吾尚鉴嵇康。
-
夏夜金溪泛舟
落日溪上昏,登舟泛中流。凉飙动林杪,天际行云收。月色望不极,水天共悠悠。叩舷发清声,谷响如唱酬。濯缨怀孺子,洗耳思巢由。谁能逝羊肠,感叹生百忧。明日期角巾,登高恣追游。
-
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
扁舟畏朝热,望夜倚桅樯。日共火云退,风兼水气凉。未秋轻病骨,微曙浣愁肠。坚我江湖意,滔滔兴不忘。
-
夏日叹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
夏夜忆卢嵩
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沈沈。
-
夏夜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