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亭
〔宋〕
清秋有馀思(2),日暮尚溪亭(1)。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1)。
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
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小提示:林景熙《溪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溪亭》是宋末元初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破题,点明时间是“清秋”,地点在“溪亭”;颔联起承,用参天的高树和拂面的微风,来表现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悠悠孤愤;颈联写诗人用“独行”与“闲坐”来打发无聊的时光,用“穿落叶”与“数流萤”来遣散心中的不平和愤懑;末联写渔歌打乱诗人的冥思遐想,使人倍添凄凉孤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宋末元初
创作背景
自南宋灭亡之后,林景熙饱尝亡国之痛,他持节自守,隐居家乡白石巷。誓不与异族合作,常以诗抒发郁结心中的亡国之恨,以眷怀故国。《溪亭》即是诗人徙倚溪亭、观览秋景,怀想旧君故国而作。
相关诗词
-
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
-
守居园池杂题·过溪亭
小彴过清溪,有亭才四柱。地僻少人行,翩翩下鸥鹭。
-
宿溪亭
一榻溪亭直万钱,满床明月伴闲眠。荷花不把秋香惜,又逐西风到枕前。
-
中书相公溪亭闲宴依韵
雨霁秋光晚,亭虚野兴回。沙鸥掠岸去,溪水上阶来。客傲风欹帻,筵香菊在杯。东山长许醉,何事忆天台。
-
暮春日宴溪亭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
周文显之子来过因斯远过余于智门相与坐于遗爱亭上书所见附寄文显
仲冬六日如春旦,偶向溪亭适吾倦。山耶云耶远莫知,但见青苍属仍断。其馀杂树亦稍稍,复有深溪临断岸。谓言雨后当有梅,倚薄敷丛忽陵乱。一杯共摩石田甘,走笔题诗待君窜。因之并寄伯仁君,傥肯来游驱款段。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过溪亭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
同孟守出溪亭视涨和严解元韵
滚滚溪亭雨未休,偶陪小队得来游。蚕桑时候将何望,燕麦风前信隐忧。民力已殚诚易与,天心非远不难筹。果然香火开晴色,从此年登定有秋。
-
剡溪杂咏·挟溪亭
远水从台婺,同归古嵊州。巍亭压山顶,千古挟双流。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过溪亭
溪浅复通桥,过者犹恨懒。赖有沙上鸥,常为独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