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4《里仁篇》
〔先秦〕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2)仁,焉得知(3)?”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 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 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1)土(2);君子怀(1)刑(3),小人怀(1)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曰:“唯。”
曾子说:“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1)必有方(2)。”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小提示:孔子《论语·4《里仁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论语·7《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
-
论语·9《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
-
论语·10《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 “宾不顾矣。”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 ,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
-
论语·11《先进篇》
...,师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
-
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
...“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王平子始下,丞相语大将军:“不可复使羌人东行。”平子面似羌。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
-
世说新语·谗险第三十二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服除还都,唯赍战国策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痛事,当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战国策。”既下,说司马孝文王,大见亲待,几乱机轴。俄而...
-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
...!”庾意甚不以为好,因陈东亭经酒垆下赋。读毕,都不下赏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学!”于此语林遂废。今时有者,皆是先写,无复谢语。王北中郎不为林公所知,乃箸论沙门不得为高士论。大略云:“高士必在于纵心调畅,沙门虽云俗外,反更束于教,非情性自得之谓也。”人问顾长...
-
《白氏长庆集》序
...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倣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闲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
-
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
...易》以变者占」。郑玄注《易》,亦称以变者占,故云九六也。所以老阳九、老阴六者,九过揲得老阳,六过揲得老阴。此具在《正义·乾篇》中。周简子之说亦若此,而又详备。何毕子、董子之不视其书,而妄以口承之也?君子之学,将有以异也,必先究穷其书,究穷而不得...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