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宋〕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分三段。第一段从文与可的画竹理论写起,突兀不凡,生面别开,起首就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第二段叙述作者和文与可交往中的趣事;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这篇散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泪泪,毫无滞碍,所用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 作品出处苏轼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与可病逝。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篇题记。
相关诗词
-
自题临文与可画竹
石室先生清兴动,落笔纵横飞小凤。借君妙意写筼筜,留与诗人发吟讽。
-
筼筜谷
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景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
-
题文与可画竹苏子瞻诗后
石室先生岷峨英,指端宛宛八法精,墨池写出淇园青。
-
题竹赠彭同知
分得筼筜谷,翛翛翠一竿。曾闻裁作简,不假制为冠。势接丹霄近,清宜白日看。但保风霜操,相期历岁寒。
-
题王氏水竹居·其三
国初耆俊满西昌,文采风流重二王。我忆为童随杖舄,筼筜谷里听琳琅。
-
题夏仲昭墨竹横卷盖陈缉熙先生故物也
...竿不动珊瑚水。珊瑚水冷鱼龙藏,此翁一去魂茫茫。江山有神故物在,环佩无声凉夜长。东吴老子图书散,南国诸生思未忘。重向玉堂修竹谱,须将偃竹记璟绩。
-
遵道竹枝
筼筜谷口白云生,云里琅玕万玉声。惊破幽人春枕梦,一窗斜月半梢横。
-
题张溪云画钩勒竹
为爱风篁手自摹,不烦把烛倩官奴。须当白战筼筜谷,羞杀江南没骨图。
-
题雪竹
筼筜谷中三日雪,深林无人鸟飞绝。翩翩翠袖出岩阿,路转风回闻佩玦。
-
题墨竹图
曾过筼筜谷,青青万玉奇。官中采箭尽,留得小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