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运用了很多对比,首联是“桃李欢笑”对“坟墓生愁”;颔联是“动物蛰伏”对“草木生长”;颈联是“无耻的乞食人”对比“忠贞的隐士”,对比鲜明,引发人的思考;尾联诗人抒发感慨,无论是贤者还是愚人,最后都是黄土盖身。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消极虚无的思想,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激。
- 作品出处山谷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相关诗词
-
《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拼音版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拼音版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
《清明日》拼音版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
《长安清明言怀》拼音版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
《清明即事》拼音版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拼音版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
《清明后登城眺望》拼音版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拼音版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
-
《清明日独酌》拼音版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
《清明夜》拼音版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