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中送别
〔明〕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离家已经五年了,分别时间长思亲心切,一言难尽。在秋冬寒冷的季节送别从家乡来探访我的亲友,寒气浸透了宝刀头。
欲知肺腑(1)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如果想了解我的想法,只要一同守边并肩战斗就会知道,难道还用得着考虑我的处境是安全或是危险,而问我是回家还是继续留守边关?
策杖(1)只因图雪耻(2),横戈(3)原不为封侯(4)。
策马沙场在边关浴血奋战,是为了使国家不再遭受外族的耻辱。扛着兵器对敌作战,不是为了升官封候。
故园(1)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2)尚未收。
如果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怎么还不回去?就告诉他们,我很惭愧自己尚未能结束边关战事。
小提示:袁崇焕《边中送别》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边中送别》是明代军事家、诗人袁崇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袁崇焕在辽东战场上送同乡亲友南回的诗。首联点明亲友和自己离家的时间,又点出送别边中。颔联写亲友回乡,不必挂念自己的安危留去。颈联表白了自己守卫辽东的目的,收复失地的决心。尾联表示自己功业未立失地未复,感到惭愧。此诗借景抒情,不雕不典,骨格豪迈,意象阔大,有别于普通送别诗写离愁别绪的俗套。全诗气势雄浑,音节清亮,对仗工整,诗意高远,不落俗套,称得上是边塞诗中的精品。
- 作品出处袁崇焕诗选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明思宗朱由检登基改元崇祯后,任命被排挤而告老还乡的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总督蓟辽、登、莱、天津军务。约在天启六年(1626年)前后,家乡亲友到边关探望袁崇焕,《边中送别》此诗为送别亲友返乡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