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唐〕
将军(7)大旆(8)扫狂童(9),诏选名贤(10)赞武功(11)。
唐朝命八镇节度使率军平定刘稹叛乱,又从文官中选拔贤才参赞军幕。
暂逐(1)虎牙(2)临故绛(3),远含鸡舌(4)过新丰(5)。
你以尚书省户部郎中的身份奉命赴行营,我与你在新丰相遇。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2)岂待风。
刘稹处境危殆,就像开水锅中的游鱼,筑在危枝上的鸟巢,即将败亡。
早勒(1)勋庸(2)燕石(3)上,伫(4)光(5)纶綍(6)汉廷中。
希望你能像那汉朝窦宪破匈,刻石纪功,返朝获得朝廷的褒奖。
小提示: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谓大军主帅李彦佐攻讨刘稹,诏选李郎中赞助军幕;颔联谓李郎中暂随主帅趋赴晋绛行营而路过昭应县;颈联谓刘稹覆灭指日可待;尾联祝李郎中立功受赏。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叛乱者的蔑视,对这次军事行动必胜的信心,并通过对李郎中的祝愿来表现自己反对藩镇割据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气势宏大奔放,语言工丽整洁。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昭义镇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据镇自立,抗拒朝命。宰相李德裕从维护中央政权的威信出发,坚决主张攻讨,并调集八镇兵马,从四面向昭义镇进伐。李郎中大概是诗人的一位友人,在这次讨伐刘稹的军事行动中,临时充任攻讨使或攻讨副使这些职衔去襄赞军务。诗人在昭应县止宿的路上遇到了他,写了《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这首送别诗。
相关诗词
-
送刑部赵郎中鹤龄赴山东副使备倭海上
提刑清誉四方闻,拜命还提海上军。身服豸衣明白日,手持龙节下红云。倭人入贡遥通表,汉主东迎谩刻文。喜遇太平无战伐,列城安堵是奇勋。
-
送刑部叶郎中出牧姑苏
星纪吴开国,云司汉望郎。新陪豹尾乘,便袭虎头囊。竹箭分兵契,钟官办使装。苑莺留祖席,江鹤避归樯。世往高台露,春馀野径香。欲知民乐意,讼树接维桑。
-
送民部夏郎中守临洮
金城秋一望,千里直皋兰。虎落遮秦垒,麟符上汉坛。骆驼羌女牧,鸟鼠塞儿看。君以司徒教,箜篌不用弹。
-
题名山草亭送户部侍郎王公民望致仕归华容和守溪韵
城南归路踏平芜,望入明山兴不孤。篱菊开迟应待玉,沙鸥睡稳亦忘吾。风流可续睢阳会,烟景谁争贺鉴湖。圣主恩深廊庙远,先忧一念未应无。
-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
仙郎倦去心,郑驿暂登临。水色潇湘阔,沙程朔漠深。鹢舟时往复,鸥鸟恣浮沈。更想逢归马,悠悠岳树阴。
-
五子诗·其二·李郎中攀龙
...显晦洵有神。寂寞汉魏后,乃复梃斯人。矫矫秉孤尚,流俗谁相因。直视千载前,识曲辨其真。昌运幸中启,群英咸来臻。玄夜升海日,昭灼开迷津。众星何历历,周环随北辰。遂令同心者,周旋若一身。白日发高唱,青天气益振。侧身望泰华,可以表嶙峋。
-
寄徐子二首·其一
紫阁朝回夜,金尊月映空。秪应徐进士,遥忆李郎中。
-
贺昭国从叔员外转本曹郎中
苔砌塔阴浓,朝回尚叫蛩。粟徵山县欠,官转水曹重。灯照楼中雨,书求海上峰。诗家无骤显,一一古人踪。
-
送职方王郎中吏部刘员外自太原郑相公幕继奉徵书归省署
双凤衔书次第飞,玉皇催促列仙归。云开日月临青琐,风卷烟霞上紫微。莲影一时空俭府,兰香同处扑尧衣。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闱。
-
赴海陵行次宝应
半升浊酒试莼羹,贱买鱼虾已厌烹。浅水依蒲有船过,淡烟笼月更人行。交游潦倒肠先断,疾病侵陵涕自横。北望中原一千里,故人谁复唤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