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宋〕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1)繁华地,傍禁垣(2)、珠翠烟霞。红粉(3)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
三月十三日寒食日,大地已是一片春色。依傍城墙的越溪阆苑,繁华秀美。云霞灿烂,来此游玩的妇女穿戴华贵。红色的围墙内,有临水人家,旁边还有一座秋千架。
归来晚驻香车(1),银箭(2)透窗纱。有时三点两点雨霁(3),朱门柳细风斜。沈麝不烧金鸭(5)冷,笼月照梨花。
她白天出门游玩,归来时天色已晚,铜壶滴漏的声音透过窗纱传进室内。小雨时下时止,细柳在微风中摇曳,要知道今天是不许起火的日子,月光笼罩着梨花。
小提示: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是一幅全景式描写寒食节白昼的风俗画,表现了从宫墙之旁到寻常人家充满着寒食节气氛的热闹氛围;下片聚焦于一位游春晚归的女子闺院,极力渲染其境之冷清,与上片的喧嚣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此词笔调轻柔,语言清新婉丽,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自然美感。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越溪春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这首词约作于作者初到汴京时,上阕明显带有流光溢彩的痕迹,当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此词是作者于寒食日为咏寒食节而创作的词。
相关诗词
-
三月十七日食梅子有感
春事已随花事残,东风急处省凭栏。枝头青子生来苦,守得黄时也自酸。
-
三月十三月下感怀
戊寅此夕月华清,步月溪头惜别情。滥沭皇恩天共阔,馀龄犹幸一身轻。
-
三月十三日驾幸太学陪祀孔庙听讲彝伦堂
万乘出铜龙,千官扈跸同。金根下星汉,翠葆丽春空。幄启张皇邸,庭趋奠泽宫。礼严忘分贵,道重觉师崇。三月闻韶后,两楹看梦中。诗因八佾变,祀岂一牢丰。法驾桥门转,周庐陛楯通。垂衣临六馆,委佩引群工。见圣青衿合,横经黼座东。嘉宾...
-
丙申三月十五日食寓西河驿作
月本为阴象,辉盈有蚀时。照临终不灭,圆景得无亏。小驿冠裳少,荒村鼓角迟。伫看光复处,始解万方疑。
-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
禅房幽讨有谁期,竹径穿花蝶不知。山拥暮寒斜照里,树含芳思欲开时。和风第放千林喜,胜日闲成一段奇。何必红尘污人后,始从箫鼓看繁枝。
-
春三月十有七日岱瞻陆侯览揆之辰也时侯以归善令兼摄博罗不肖萱忝在世讲复幸以文字交最欢最笃既从诸荐绅缝掖乞言椽笔以侑勺者再献
榕溪鳄渚共神君,三祝华封两地分。乐只已闻齐召杜,斐然今更羡机云。蒲鞭长挂閒歌啸,竹阁端居乐典坟。荐宠黄金来北阙,且调绿绮奏南薰。
-
癸丑三月十三日刘生玘邀为陈山之游以事不果赋此呈胡伯雍明府二首·其一
浪说陈山已九年,陈山何事久无缘。莺花未远清明节,云水谁撑乍浦船。越海且留双眼孔,龙湫欲试一名泉。多情却被无情误,笑听东风怨杜鹃。
-
自秋七月不雨至于春二月十九日仅得雨昌龄作贺诗予未及和而雨止矣遂次韵以闵之·其二
一杯未吸瓮头春,三叠聊攲雨裛尘。不用遽兴风伯讼,弘羊真是可烹人。
-
自秋七月不雨至于春二月十九日仅得雨昌龄作贺诗予未及和而雨止矣遂次韵以闵之·其一
水旱年年费请求,仰勤汤祷与尧畴。何时三十六雨足,当宁免怀云汉忧。
-
七月十三日偕宽仲宗武登仓园新楼凭眺至月上
邻园过雨秋生枝,魂魄踊跃苏癃疲。襄阳耆旧导我出,亦有柱史相攀随。突兀楼观跨溪水,新髹朱紫光葳蕤。并倚栏楯染凉色,完杨柳插青琉璃。蝉嘶虫语漏缝隙,洗波浓黛连城陴。游鯈可数红蓼底,微欠钓叟蹲孤罴。斜阳如谷覆钟阜,饥理粲粲颅骨奇。深藏陵墓耸危塔,分晴草树犹离披。南朝风物赚一瞥,安问烽燧含疮痍。主人不归笑把酒,看移大月成罘罳。晚鸦下逐带桥影,翻弄吟抱鸣笳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