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唐〕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今天是腊月初一,便觉春意萌动,想到今年或可乘船东下,对云安县前的江水产生了怜爱之心。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1)谁家上水船(2)。
听到大雁的一声鸣叫想到给故乡寄书信,看到拉纤逆流而上的船只,不仅动了东游之念。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1)远天(2)。
刚入腊月,梅花未放,元旦瞬忽将至,就要取椒花颂岁,聊自娱于天涯旅次了。
明光(1)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2)。
为郎官起草于明光殿那是人所共羡的,但不知我这个病肺的检校员外郎何时才能回长安参加朝正大典而有幸起草。
小提示: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十二月一日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通过描写云安的景物表达诗人寓居云安的感受。第一首诗写春意萌动而思念亲人,又羡慕为皇帝办事的机会而愁绪萦怀。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765年
创作背景
《十二月一日三首》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冬杜甫流寓云安时。黄鹤注:“永泰元年秋,公至云安,是冬在云安作。明年春晚,迁居夔州。”
由于在严武幕府时与少年同僚们的“分曹失异同”,以及自己“懒性从来水竹居”的爱好,杜甫终于在永泰元年初离开上峰兼老友的严武,归休草堂。又由于因此而产生的与严武的隔膜,他改变了在浣花溪长住的打算,于此年孟夏去成都,经嘉州、渝州、忠州,来到了云安,其时已是秋天了。不幸肺病发作,他“栖泊云安县”,“卧病一秋强”,秋冬二季都在旅寓所养病。忽然传来消息说:汉州刺史崔旰打败成都节度使郭英乂,致郭英乂为普州刺史韩澄戕杀。于是邛、泸、剑三州牙将各举兵讨呼,蜀中大乱。因此他计划下峡,“转作潇湘游”,以避祸乱,进而返回长安,以至于“归朝日簪笏”,“毫发裨社稷”就在这样的境遇中,杜甫于此年十二月一日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组脍炙人口的连章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