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
一丘(1)常欲卧,三径(2)苦无资(3)。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北土非吾愿,东林(1)怀我师。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燃桂(1)尽,壮志逐年衰。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日夕(1)凉风至,闻蝉(2)但益(3)悲。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小提示: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
首联诉说自己隐居的愿望和无力隐居的苦衷;颔联写自己北上求仕的违背心愿的羡慕跳出尘世的远上人;颈联写困居长安的境况,雄心壮志逐年衰减;尾联描写黄昏、秋风、鸣蝉,一派萧瑟景象,突出了客中的抑郁心情。全诗反映了作者当时困苦的境地和对仕途的失望,寄赠是表,抒发不遇之感是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打算。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