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先秦 老子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上德不德(1),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2),是以无德(3)上德无为而无以为(4)下德无为而有以为(5)。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6)。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11)(7),而乱之(8)前识者(9),道之(10),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11)(7);处其实,不居其(10)。故去彼取此。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小提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