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先秦 老子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1)以清;地得一(1)以宁;神得一(1)以灵;谷得一(1)以盈,万物得一(1)以生;侯王得一(1)以为天下(10)(3)其致之也(4)(5)天无以清(6),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7);神无以灵,将恐(8);谷无以盈,将恐(9);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10)(3),将恐(1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12)孤、寡、不谷(13)。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14)。是故不欲琭琭(15)如玉,珞珞(16)如石。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小提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老子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