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先秦〕
昔之得一(1)者,天得一(1)以清;地得一(1)以宁;神得一(1)以灵;谷得一(1)以盈,万物得一(1)以生;侯王得一(1)以为天下正(10)(3)。其致之也(4),谓(5)天无以清(6),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7);神无以灵,将恐歇(8);谷无以盈,将恐竭(9);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10)(3),将恐蹶(1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12)孤、寡、不谷(13)。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14)。是故不欲琭琭(15)如玉,珞珞(16)如石。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小提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中庸·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
中庸·第二十九章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一
天上有物乎,吾不得而乞。天上有人乎,吾不得而亲。虚微髣髴,视之乃沕。抱一存真,强名曰神。犹橐犹籥,风卷云郁。天地不仁,刍狗是刜。和光同尘,众妙维新。圣人不仁,后身外身。外身而身存,身存而物宾。吾不知谁子,以天物为臣。金玉何足守,美善何足珍。有名之毋见,无名之始沦。非见亦非沦,玄玄万古屯。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四
能为万物宾,天下安敢臣。奈何不祥器,而称君子人。以兵强天下,荆棘满其身。胜人虽有力,杀人人岂亲。将欲亲之,必与之邻。将欲邻之,必使其均。将欲均之,必与同贫。无争之宝,时解众颦。无名之璞,我将独珍。天之大象,与世俱屯。国之利器,非我得陈。天大王大,宜子宜民。王与天合,如露如春。天下之性,如车有轮。知足知止,非义非仁。无为无欲,谁喜谁嗔。无为而物归,天下何可违。无欲而人静,天下终自定。
-
人间词话·第三十九则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
-
魏夫人受大洞真经
太极仙公降上清,为传三十九章经。先教稽首承明诏,次遣斋心向洞冥。妙句只令岩下读,真文不许世间听。宝函钿轴披寻遍,始驾龙车谒帝庭。
-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五
新年佛法答云有,小尽依前二十九。玉麟掣断黄金勒,却向云中大哮吼。
-
颂古三十九首·其二十九
旻德一喝如雷响,兴化一喝响如雷。锦袍玉带真潇洒,记得当年老万回。
-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一
十方世界一面镜,镜里看形未足真。摸著鼻头渠是我,那时方见本来人。
-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
山寺里头无可作,辊出木毬两三个。不独玄沙遭一攧,雪峰老人亦话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