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长
〔唐〕
秋夜长(1),殊未央(2),月明白露(3)澄(4)清光,层城(5)绮阁(6)遥相望。
秋夜漫长,还没有到尽头。明月照在秋天的露水上反射出明净的光,远远望着层层高楼和华丽的楼阁。
遥相望,川无梁(1),北风受节(2)南雁翔,崇兰委质(3)时菊(4)芳。
远远相望,河上没有桥梁。北风带来季节交替,大雁向南飞翔,丛生的兰草凋落在地,芬芳的菊花应时开放。
鸣环(1)曳履(2)出长廊,为君秋夜捣(3)衣裳。
环佩叮当、拖着鞋子走出长廊,在秋夜里为丈夫赶制寒衣。
纤罗(1)对(2)凤凰,丹绮(3)双鸳鸯,调砧(4)乱杵(5)思自伤。
纤罗上绣着成对的凤凰,丹绮上有一对鸳鸯,摆弄着捣衣石,胡乱挥动着棒槌。
思自伤,征夫(1)万里戍他乡。
因思念而忧伤,丈夫在万里之外戍守边疆。
鹤关(1)音信断,龙门(2)道路长。
边关断了音信,国门道路漫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1)徒自香。
丈夫在天的另一方,寒衣徒然芳香。
小提示:王勃《秋夜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夜长》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是一篇写思妇征夫这一传统主题的作品,前十三句为诗的第一部分,描写了思妇为远戍边疆的丈夫赶制寒衣的情景,将其愁思表现得凄恻动人,后六句为诗的第二部分,点出女主人公愁思的源头,包含对恋人分离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穷兵赎武的抨击。这首诗描写细腻,寓情于物,兼有民歌风味,是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秋夜长》此诗约作于诗人早年应举入仕之前。诗人于麟德元年(664)十五岁时曾上书右相刘祥道,极论出兵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灾难,诗或当作于其时。在诗人的记忆里,唐王朝一直处在战争之中,连年对外征伐。诗人反扩张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他巧妙地把这种思想融入诗文作品中,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秋夜长》是诗人作品中反映现实的佳作之一。
相关诗词
-
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
杂曲歌辞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
-
秋怀·其四
漫漫秋夜长,夜长不能寐。抱琴出中庭,月影落在地。一弹复再弹,声澹趣亦至。谁家筝笛声,纷纷乱人思。音响何急促,忽忽无古意。嗟哉钟仪心,千古独憔悴。
-
拟秋夜长
漫漫秋夜长,唧唧寒螀吟。白露下青草,悠悠伤我心。伤心耿不寐,孤坐鸣素琴。朱弦中断绝,转轸悲馀音。推琴步微月,仰见双飞禽。缅怀牧犊子,潸潸泪沾襟。丰神宛如在,怅望空梁阴。
-
次韵冯伯田秋兴·其三
兴逐秋风发,愁随秋夜长。系书阳鸟远,促织候虫忙。世已无刘表,家徒有孟光。故衣寒未补,发箧动幽香。
-
长门怨三首·其一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
秋夜长
...北,吹我井上双梧桐。梧桐昨夜飘孤叶,夫婿从军入穷发。两地相思不相见,愁云共掩关山月。飞鸿不我顾,海燕辞巢去。空房蟋蟀鸣,长夜漫漫谁与语?缄情含泪向天诉,苍苍无云复无雨,西有牵牛东织女。
-
和希尧侄秋夜长韵
千林深夜响宫商,听彻幽斋夜更长。露下鹤轩萤火湿,天低牛渚雁声凉。捣衣月暗更三鼓,挑锦灯明字几行。梦觉邻机犹晓织,凄其絺绤叹无裳。
-
濮川月夜清游歌
有客来扣门,邀我清夜游。夜长苦不寐,夜游慰淹留。于时仲冬十五夜,小星嘒嘒奎与娄。乾坤上下绝尘滓,团圆月色如中秋。恰如银盘出东海,照我毛发寒飕飕。此时清兴发,与客相绸缪。即从西街入,便至西河头。行行渡溪曲,石梁跨清流。鱼鳞万屋似城市...
-
子夜秋歌·其四
既苦秋夜长,亦怯秋气凉。无人可解说,岂复厌啼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