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长
〔唐〕
秋夜长(1),殊未央(2),月明白露(3)澄(4)清光,层城(5)绮阁(6)遥相望。
秋夜漫长,还没有到尽头。明月照在秋天的露水上反射出明净的光,远远望着层层高楼和华丽的楼阁。
遥相望,川无梁(1),北风受节(2)南雁翔,崇兰委质(3)时菊(4)芳。
远远相望,河上没有桥梁。北风带来季节交替,大雁向南飞翔,丛生的兰草凋落在地,芬芳的菊花应时开放。
鸣环(1)曳履(2)出长廊,为君秋夜捣(3)衣裳。
环佩叮当、拖着鞋子走出长廊,在秋夜里为丈夫赶制寒衣。
纤罗(1)对(2)凤凰,丹绮(3)双鸳鸯,调砧(4)乱杵(5)思自伤。
纤罗上绣着成对的凤凰,丹绮上有一对鸳鸯,摆弄着捣衣石,胡乱挥动着棒槌。
思自伤,征夫(1)万里戍他乡。
因思念而忧伤,丈夫在万里之外戍守边疆。
鹤关(1)音信断,龙门(2)道路长。
边关断了音信,国门道路漫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1)徒自香。
丈夫在天的另一方,寒衣徒然芳香。
小提示:王勃《秋夜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夜长》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是一篇写思妇征夫这一传统主题的作品,前十三句为诗的第一部分,描写了思妇为远戍边疆的丈夫赶制寒衣的情景,将其愁思表现得凄恻动人,后六句为诗的第二部分,点出女主人公愁思的源头,包含对恋人分离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穷兵赎武的抨击。这首诗描写细腻,寓情于物,兼有民歌风味,是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秋夜长》此诗约作于诗人早年应举入仕之前。诗人于麟德元年(664)十五岁时曾上书右相刘祥道,极论出兵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灾难,诗或当作于其时。在诗人的记忆里,唐王朝一直处在战争之中,连年对外征伐。诗人反扩张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他巧妙地把这种思想融入诗文作品中,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秋夜长》是诗人作品中反映现实的佳作之一。
相关诗词
-
一剪梅·秋雨感悲
霁霭迷空晓未收,羁馆残灯,永夜悲秋。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睡又不成梦又休,多愁多病,当甚风流。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
-
子夜歌
...嗟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绿揽迮题锦,双裙今复开。已许腰中带,谁共解罗衣。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感欢初殷勤,叹子后辽落。打金侧玳瑁,外艳里怀薄。别后涕流连,相...
-
秋夜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
秋夜月中登天坛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
长相思·云一緺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
秋夜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声长声短鸡续呜,曙色冷光相激射。
-
谒金门·秋夜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
初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