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长

王勃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秋夜长(1),殊未央(2),月明白露(3)(4)清光,层城(5)绮阁(6)遥相望。

秋夜漫长,还没有到尽头。明月照在秋天的露水上反射出明净的光,远远望着层层高楼和华丽的楼阁。

遥相望,川无梁(1),北风受节(2)南雁翔,崇兰委质(3)时菊(4)芳。

远远相望,河上没有桥梁。北风带来季节交替,大雁向南飞翔,丛生的兰草凋落在地,芬芳的菊花应时开放。

鸣环(1)曳履(2)出长廊,为君秋夜(3)衣裳。

环佩叮当、拖着鞋子走出长廊,在秋夜里为丈夫赶制寒衣。

纤罗(1)(2)凤凰,丹绮(3)双鸳鸯,调砧(4)乱杵(5)思自伤。

纤罗上绣着成对的凤凰,丹绮上有一对鸳鸯,摆弄着捣衣石,胡乱挥动着棒槌。

思自伤,征夫(1)万里戍他乡。

因思念而忧伤,丈夫在万里之外戍守边疆。

鹤关(1)音信断,龙门(2)道路长。

边关断了音信,国门道路漫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1)徒自香。

丈夫在天的另一方,寒衣徒然芳香。

小提示:王勃《秋夜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秋夜长》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是一篇写思妇征夫这一传统主题的作品,前十三句为诗的第一部分,描写了思妇为远戍边疆的丈夫赶制寒衣的情景,将其愁思表现得凄恻动人,后六句为诗的第二部分,点出女主人公愁思的源头,包含对恋人分离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穷兵赎武的抨击。这首诗描写细腻,寓情于物,兼有民歌风味,是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

创作背景

《秋夜长》此诗约作于诗人早年应举入仕之前。诗人于麟德元年(664)十五岁时曾上书右相刘祥道,极论出兵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灾难,诗或当作于其时。在诗人的记忆里,唐王朝一直处在战争之中,连年对外征伐。诗人反扩张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他巧妙地把这种思想融入诗文作品中,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秋夜长》是诗人作品中反映现实的佳作之一。

王勃

王勃(诗杰)

唐朝文学家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而被放逐,漫游于蜀中。后补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年二十七,因渡南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