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谒文山祠》是明代边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文山祠的悲凉景象,为全诗的情调打下了基础;颔联概括文天祥一生的悲剧,颂扬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颈联连用子规、燕月、精卫和浙江潮来隐喻文天祥被害后,人们的沉痛哀思;尾联用岳飞比文天祥,以英雄遗恨长存作结。全诗歌颂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用典精当,词句凝练,格调沉郁,情感深切。
- 作品出处华泉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谒文山祠》当作于诗人任职北京之时。诗人在瞻仰南宋文天祥纪念祠以后,对这位民族英雄的被害表示痛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相关诗词
-
谒文山祠用杜韵
碧殿长松锁十寻,晚云将雪助萧森。貂蝉不改厓山制,金石疑闻孔壁音。南去星潮嗟往事,北来祠庙岂公心。春风一掬唐衢泪,几为先生湿短襟。
-
谒文山祠
丞相名高宇宙垂,螺江合有报恩祠。运移诸葛身歼日,义尽睢阳力竭时。戎马中原空北泪,松林异代尚南枝。弥天碧草伤春色,楚赋招魂有所思。
-
念奴娇·甲子重九庐陵耆宿同登蠃山展谒文山祠遂川警报沓至而返倚平调志感
暮江秋老,听严城清角,声断谯门。大壑繁霜琼宇肃,鸿阵飞破停云。境逼高寒,时逢摇落,华发奈清尊。愁孤佳节,旧游无地招魂。回首江海前尘。经行如梦里,诗卷空存。蜀道青天天更远,难问唳鹤哀猿。醉菊依稀,佩萸谁健,愁极欲忘言。县花徒绚,泪淹宿酒襟痕。
-
谒文山祠次同游诸公韵
东风一梦过钱塘,直自元丰兆靖康。终岁诸公讲和战,到头赤手树纲常。生前骨肉山河碎,身后辉光日月长。新庙城南更雄丽,公忠遗种讵荒凉。
-
吉安谒文山公祠公孙生员熙出公遗翰因示
...云季,戎马摧中州。独公历万死,感慨当时谋。庐陵在南域,冠盖元名陬。嵯峨瑞华出,浩荡螺川流。富田馀揖让,夙昔公园丘。荒山辟祠舍,生气谁为收。飞桥驾长虹,松篁罗道周。凉飙却炎暑,好鸟鸣未休。哲孙出遗翰,忽若苍龙游。鲁公称妙绝,惟此真其俦。护持属山...
-
重谒文公祠
重谒岩祠晓,山云淡欲收。门庭森竹柏,俎豆肃春秋。道际明时重,人知正学求。疏慵虚典教,俯仰益含羞。
-
谒文山公祠道中作
在远日多思,钦贤夜忘寐。缘与簿书辞,况复郊原遂。野旷宜风生,山深似云戏。临流缨欲濯,出谷衣全翠。顾兹难久留,拘迫惭为吏。
-
望日谒文山先生祠,时于中丞方议重修,用杜诗蜀相原韵
信国孤忠汗简寻,荒祠凭吊剧萧森。旌旗曾仕吴疆色,丝竹空埋鲁壁音。斜谷出师原比烈,睢阳仗节本同心。榱崩栋折劳兴复,瞻拜遗容一振襟。
-
真州谒文山大忠祠
欲挽斜阳留晚照,却从家食拜平章。手扶天柱多雄略,身历江关战几场。炳矣精忠昭日月,浩然正气塞穹苍。文章节义兼双美,庙貌英声万古芳。
-
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