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行
〔唐〕
岁云暮矣(1)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1)射雁鸣(2)桑弓(3)。
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1),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高马(1)达官(2)厌(3)酒肉,此辈(4)杼轴茅茨(6)空。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楚人(1)重鱼不重鸟,汝(2)休枉杀南飞鸿(3)。
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况闻处处鬻(1)男女(2),割慈忍爱(3)还(4)租庸(5)。
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1),今许铅锡和青铜。
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刻泥(1)为之最易得,好恶(2)不合(3)长相蒙。
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万国(1)城头吹画角,此曲(2)哀怨何时终。
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小提示:杜甫《岁晏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岁晏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三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期间所作的。全诗可分五层,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诗中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通过描写百姓情况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浓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8年
创作背景
《岁晏行》此诗写于大历三年(768年)之后,是杜甫在生命的最后三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的诗作。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军镇压割据,军阀混战,各种各样的税务使百姓灾难深重。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相关诗词
-
青州山行
薄游东诸侯,致敬多拥彗。讫无安巢木,岁晏复反鞁。饮马南洋桥,摩玩米芾记。蛟龙郁蟠拿,剑戟磔芒刺。酌别表海亭,潋滟吸空翠。霜风吹鸿鹄,草野簇车骑。日斜过云门,凌跨...
-
岁暮镇远公署百感
我行值岁晏,旅色正萧森。肃肃繁霜下,叆叆玄云沈。野日淡如月,馀照冷松阴。储雪半封山,回飙助树吟。穷兽啼旷泽,羁羽号空林。客子欲如何...
-
行路难拟释宝月
君不见霜华洗寒月,淩淩砭肌骨。客途岁晏光景沉,幽房夜寒绮思发。江水连云照黑头,南乌一夕催华发。耿耿么弦秋怨多,绵绵独茧朝机歇。长绳不系日西飞,最好光阴忽沦忽。行路难,行路难,举头不觉青天远,马迁戴盆发长叹。
-
行园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野阴当昼暝,水气先秋肃。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
-
自罗浮行田宿华严寺
浮山昔飞至,与罗合其巅。严冬树色改,青松耀红鹃。不种自生植,屡伐常苍然。我病不暇耕,行复观我田。呼扶偃蹇后,倩护龙钟先。僮客四面集,畦疃相勾连。敢云岁晏休,翻犁趁晴暄。民政今古殊,忧乐岂异源。收身卧荒刹,朗月前夜圆。鹊懒附枝静,鼯饥嗅床穿。为农悔不...
-
松石行窝
静老山林故有期,行轩移凿是何时。阴连绝壁云孤峭,枝压浮峰雨半欹。十载风霜寒士节,万间梁础大方姿。陶潜已去元章远,岁晏斋空只自怡。
-
岁晏江行
人家无远近,压酒候新年。一枕江行梦,千峰雪霁天。寒梅惟迸竹,孤鹤不群鹯。击楫谁来听,前汀有钓船。
-
送友人行
...识察非儿曹。远道子独往,中心我诚劳。端居尽白日,柴门翳蓬蒿。思存不在目,还往空如毛。衣巾有新雪,殷勤念同袍。惠声因归翼,岁晏舒郁陶。
-
秦中岁晏马舍人宅宴集
冬暮久无乐,西行至长安。故人处东第,清夜多新欢。广庭竹阴静,华池月色寒。知音尽词客,方见交情难。
-
十七日过与之洛涧山庄留宿复大雪作及明起视户外岩岫如玉琢削竹树压倒径无行踪飘瞥竟日至暮未已雪深尺馀赋诗留别
世途萦荏苒,岁晏不知归。密雪竹林夜,挑灯共掩扉。稍移神虑静,高咏玄言微。遇此岩中赏,初心怅多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