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1)。万岁山(2)前珠翠(3)绕,蓬壶(4)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5)满郊畿(6),风尘(7)恶。
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兵安在?前锋锷(1)。民安在?填沟壑(2)。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3)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4)。却归来、再续汉阳(5)游,骑黄鹤。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小提示: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南宋词人岳飞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中原锦绣河山在敌人铁蹄下横遭践踏的悲惨景象,从今昔对比中表达了深忱国事的悲愤之情。下片写广大军民为抗击金兵付出惨重代价,作者悲从中生、 慷慨激昂地道出心声。这首《满江红》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颇具豪放词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相关诗词
-
满江红·登楼偶作
楼倚虚空。觉人世、不知何处。人缥缈、半檐星斗,一窗风露。潮退沙平凫雁静,夜深月黑鱼龙怒。把清樽、独自笑馀生,成何事。尘埃外,谈高趣。烟波上,题诗句。这美景良宵,且休虚度。梦觉宦情甜似蜡,老来况味酸如醋。念儿曹、南北几时归,情朝暮。
-
登黄鹤楼感赋
黄鹤楼高不可登,楚哀湘怨思难胜。黄鹤蹁跹杳何处,楼空惆怅江流去。江流滚滚绕山腰,大别岧嶤秋气高。万家废井迷烟树,夹岸征尘卷暮涛。风高万顷来云梦,叠叠群峦岌摇动。飞帆忽蔽夕阳来,惊烽遥起骚人恸。劝君吊古漫沾衣,劝君怀仙早息机。黄鹤楼高登不得,羁心一片忆将归。
-
登黄鹤楼
偶寻仙迹共遨游,黄鹤仙郎去几秋。山拥楼台空寂寞,天开人物几沈浮。汉阳胜概横当面,荆岳鸿图据上流。长笛一声何处起,片云飞度荻花洲。
-
登黄鹤楼在武昌汉阳门内城上作楼近江
缘城屈曲上层楼,楼外长江日夜流。黄鹤有情终在楚,赤松无路可封留。诗从崔颢风骚少,笛傍桓伊曲调幽。日暮东风飞鸟散,白云红叶两悠悠。
-
江上望黄鹤楼
枫霜芦雪净江烟,锦石游鳞清可怜。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无限沧洲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
雪后登黄鹤楼
独立飞鸟际,回然身世浮。人烟残雪岸,帆影大江流。词赋空鹦鹉,轩窗落斗牛。乘风吾欲去,家在海东头。
-
冬日晚登黄鹤楼·其一
滚滚长江带落晖,仙人楼阁转霏微。云横大泽渔歌断,沙冷晴川雁字稀。槛外凤皇衔月出,洲前鹦鹉挟涛飞。莫言黄祖难容物,词赋而今有是非。
-
满江红·东京寓楼偶读岳武穆作,感步原韵
板荡中原,三百载、文明消歇。最心痛、岳爷死后,无人争烈。精卫恨填东海湿,胡兵醉踏中华月。笛声来、一曲念家山,思归切。孤臣操,冰与雪。沧桑感,谁能灭。忆当时愤把,唾壶敲缺。炸弹轰残豺虎窟,河山染遍鲸鲵血。庆重生、再见汉衣冠,唐宫阙。
-
满江红·登芜湖塔绝顶用辛弃疾韵
拾级而登,跨江表、曾霄突立。凭槛望、烟帆沙鸟,连樯风急。霞映楼船百仗火,云横铁锁千寻壁。问何时、天堑限江南,谁曾识。栏杆外,衣沾...
-
满江红·登金山妙高台
破浪扬帆,江心寺、这番才到。又何异、人来弱水,身游蓬岛。顿觉胸中天地阔,转怜眼底江山小。御天风、我欲逐云飞,情飘渺。追往事,重凭吊。寻胜迹,穷幽窈。想蛾眉伟绩,才人丽藻。玉带镇山风雅擅,鼓声振夜烟尘扫。捲秋风、仍是旧波涛,伊人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