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日本僧智藏
〔唐〕
浮杯(1)万里过沧溟(2),遍礼(3)名山适性灵(4)。
智藏僧乘着小舟不远万里远涉重洋,走遍名山以礼求法,修养心性。
深夜降龙(1)潭水黑,新秋放鹤(2)野田青。
终于学成,像涉公那样,夜深降龙潭水变黑,像支遁那样,在新秋的田野上把鹤放飞。
身无彼我(1)那怀土(2),心会真如(3)不读经。
已经修持到忘怀人我的地步,便不用怀念故土,已经证悟到永恒不变的真心,就不必再读经书。
为问中华(1)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2)。
我倒要问一问中华求道学佛的人,有几个能够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和佛学造诣。
小提示: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日本僧智藏》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智藏乘舟漂流万里,远涉重洋来到中华;颔联写智藏高深的佛法修为和与物同体的大悲精神;颈联写大师的修行境界,对于自我与国土都不再执着;尾联称赞了僧人的“雄猛”。全诗运用大量佛学典故,语言含蓄,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 作品出处刘梦得文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来中国求法的日本僧人智藏的。诗人的一生,可谓与佛教有缘。早年他随父寓居嘉兴,拜江南著名诗僧皎然和灵澈为师,初步受到佛学的启蒙和熏陶,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为人为诗都影响深远。《笺证》按云:“此诗虽无时地可考,据编诗之次第及诗中遍礼名山一语,似是作者在连州时作。”而此诗又编于连州之《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海阳湖别浩初师》诸作中间,其作于连州当无疑也。
相关诗词
-
风月同天法运长二首·其二·赠日本莲宗立本寺细井友晋贯主
风月同天法运长,圆融真谷境生光。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
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
讲殿谈馀著赐衣,椰帆却返旧禅扉。贝多纸上经文动,如意瓶中佛爪飞。飓母影边持戒宿,波神宫里受斋归。家山到日将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围。
-
日本照禅者欲得数字径以述怀赠之
世路多巇崄,无思不研穷。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认字眼犹绽,过谭耳尚聋。任天行直道,休问马牛风。
-
题璋上人所藏温日观墨蒲萄
鲛人织绡翡翠宫,骊珠滴露垂玲珑。老禅定起写秋影,空山月转双梧桐。忆昔初移大宛种,苜蓿榴花俱入贡。蓬莱别馆绿云深,太液晴波水晶重。贝南之国昙所居,生纸颠倒长藤枯。墨池秃尽白兔颖,天风吹堕青龙须。祇园马乳秋初熟,点缀鹅湖云一幅。醉草犹疑怀素狂,寒梅顿觉华光俗。野棠千尺手所栽,兵戈芜没同蒿莱。日斜对画独回首,诗成谁置西凉酒。
-
问话行者智仁炷香请语以此赠之景定癸亥至节虚堂老僧书于雪窦西庵送日本南浦知客
敲磕门庭细揣磨,路头尽处再经过。明明说与虚堂叟,东海儿孙日转多。
-
五言秋日言志一首
欲知得性所,来寻仁智情。气爽山川丽,风高物候芳。燕巢辞夏色,雁渚听秋声。因兹竹林友,荣辱莫相惊。
-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宅。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仿佛明窗尘,死灰同至寂。捣冶入赤色,十二周律历。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北酆落死名,南斗上生籍。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不向...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
题漫天岭智藏师兰若僧云住此二十八年
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