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两汉〕
日出东南隅(2),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1),采桑(1)城南隅。青丝为笼系(3),桂枝为笼钩(4)。头上倭堕髻(5),耳中明月珠。缃绮(6)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少年(8)见罗敷,脱帽著帩头(7)。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9)坐(10)观罗敷。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使君(1)从南来,五马立踟蹰(2)。使君(1)遣吏往,问是谁家姝(3)?“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5)足,十五颇有余”。使君(1)谢(4)罗敷:“宁可共载不(5)?罗敷前致辞:“使君(1)一何愚!使君(1)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就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使君怎么这么愚笨?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1)。何用(2)识夫婿?白马从(3)骊驹(4),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5),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6),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7)颇有须。盈盈(8)公府步,冉冉(9)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东方上千个骑马的人当中,我的夫婿在前列。凭什么识别我丈夫呢?他骑着一匹白马后边还有黑马跟随,马尾上系着青丝绦,黄澄澄的金饰装点着马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千千万万。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脸上微微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官员无数,都说我丈夫出色。”
小提示:汉乐府《陌上桑》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 作品别称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相关诗词
-
陌上桑
罗敷秦氏女,皓腕洁如霜。宝钏瑳明月,领巾疏以长。柔桑正沃若,采采官路旁。使君从南来,一见神已伤。五马会且止,调之逢国王。自名良家妇,狂夫汉中郎。闺门甚修整,芝兰远芬芳。奚为...
-
陌上桑
人传陌生桑,未晓已含光。重重相荫映,软弱自芬芬。秋胡始倚马,罗敷未满筐。春蚕朝已老,安得久彷徨。
-
陌上桑
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局笮。虎豹嗥动,鸡惊禽失,群鸣相索。登南山,奈何蹈盘石,树木丛生郁差错。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沾枕席。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
陌上桑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
陌上桑
执懿筐,遵微行。掺掺女手,爰采柔桑。桑萎蚕馁心彷徨。蚕成茧,缫沸汤。缫丝白,白于霜。凭君染赤染黑染青黄。蚕在釜中泣,唯愿天下黄耇台背,安且燠,无冻伤。王侯贵介...
-
燕歌行七解·其三·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邯郸宫。邯郸有好女,颜色靡春风。采蘩出城南,采桑出城东。黄金为长钩,桂枝为大笼。上襦绣鸳鸯,下裙绣芙蓉。肌肤宛如玉,善态不可穷。飞鸟见女来,厉翮凌高空。游鱼见女来,潜游...
-
陌上桑
旭日曈昽飏拂羽,落葚空条生晓雾。人生颜色逐春妍,夏叶喂蚕少丝缕。兰膏照茧未登簇,露湿头梳惟水沐。却怜邻女学鍊真,药炉七过煮桑薪。纵逢萧史上天去,瓮盆生苔愁杀人。
-
塘上行
青青河边柳,菀菀陌上桑。临风似相向,道阻意以长。流莺飞上杨,归雉回东墙。翩翩曳文裾,水中双鸳鸯。此为胶舆漆,彼独参与商。乾坤浩无垠,大化何茫茫。鸢飞与鱼跃,各以适其常。鸿鹄沧溟...
-
上巳日雨中熟睡二首·其二
细数兰亭岁月长,当年旧事久凄凉。但欣越女山前雨,暗入罗敷陌上桑。
-
陌上桑
秉烛理残妆,涉露持筐出。为虑桑叶稀,伤丝不成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