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
〔明〕
西湖(1)七月半(2),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2)之人。看七月半(2)之人,以五类看之(8)(3)。其一,楼船(4)箫鼓(5),峨冠(6)盛筵(7),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8)。其一,亦船亦楼,名娃(9)闺秀(10),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11),左右盼望(12),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8)。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13)低唱(14),弱管轻丝(15),竹肉(16)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8)。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17),跻入人丛,昭庆(18)、断桥(19),嚣(20)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21),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8)。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22),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23)树下,或逃嚣(20)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24)看月者,看之(8)。
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
杭人(2)游湖,巳(3)出酉(4)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5),逐队争出,多犒门军(6)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7)舟子(8)急放(9)断桥(1),赶入胜会。以故二鼓(10)以前,人声鼓吹(11),如沸如撼(12),如魇如呓(13),如聋如哑(14)。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15)击篙(15),舟触舟,肩摩(16)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17)喝道(18)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19),灯笼火把如列星(20),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4)石磴始凉,席其上(6),呼客纵饮(7)。此时月如镜新磨(8),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9)之浅斟(1)低唱(2)者出,匿影(5)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10),拉与同坐。韵友(11)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3)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12),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13)人,清梦甚惬。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小提示:张岱《西湖七月半》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与这些附庸风雅的世俗之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累,即作者的好友及佳人,其观景赏月时行为的持重高雅、情态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作者对五类人的描述,字里行间不见褒贬之词,然孰优孰劣、孰雅孰俗则昭然若示。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
- 作品出处陶庵梦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相关诗词
-
同李非夏湖山眺望·其四
天地容吾未老身,烟云不改旧时贫。西湖四月无游女,独采蘋花待故人。
-
湖上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著眼到青山。
-
无著以东坡西湖观月听琴诗示予因次韵
白月在湖底,脱冠睇微云。从来雍门恨,世上惟有君。往时东坡老,为子持一樽。东坡只饭豆,未办汁滓醺。独爱三昩语,昵昵出断纹。东坡拍手笑,俗耳曾不闻。延州亦穷相,坐睡徒昏昏。都梁固高彻,淮水元自浑。
-
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韵送客游行都
...飘。薰炉炷愁烟尽销。酒孤斟、谁与招。满怀情思,任吟笺、赋笔难描。惆怅山风、吹梦老秋宵。绿漾湖心波影阔,终待到,借垂杨、月半桥。
-
看花回·十里西湖二月天
十里西湖二月天。红紫暄妍。苏公堤上沽春酒,向桃溪李径留连。花神如解意,尽吐樽前。醉折红英插帽檐。春色嫣然。金铃着意深深护,忍听林表啼鹃。止容轻粉蝶,双宿双穿。
-
送潘方伯归卫水
桂酒兰舟湖水傍,西湖六月似探汤。众宾赤汗洒成雨,羡君道服南薰凉。高歌返棹日将暮,青山倒映浮云黄。荷花绝胜美人面,劝客留连各尽觞。白壁青蝇岂堪...
-
暮秋偶游章门,晤同年棠孙徐明府,以《太行策马》、《金山赋诗》、《黄鹤惊涛》、《西湖泛月》、《山居四忆》图属题。适闻杨虚筠
相逢一笑话菰芦,江上诗情胜此无。解向琴心悟明月,东湖应不让西湖。
-
武陵别诸君子余戊子春客武陵时与诸君子作湖山游甚适天涯春尽忽尔怀归各别一首聊感离索·其一·袁履善
白发相看感岁华,西湖三月醉桃花。钱塘江上东风起,一片飞帆即海涯。
-
题扇送客怀长蘅湖上·其二
约看西湖十月红,掉头归计又成空。年光如水心如梦,人在西楼暮雨中。
-
醉太平·其二·西湖泛月
山光黛浮。帘波月流。画桡惊起沙鸥。笑先侬白头。哀蝉咽秋。吟蛩絮愁。旧游如梦难留。冷花滩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