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1),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2)敢言,道路以目(3)。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政!”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穆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曰:“是障(1)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2),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3)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4)。故天子听政(5),使公卿(6)至于(7)列士(8)献诗(9),瞽献曲(10),史献书(11),师箴(12),瞍赋(13),曚诵(14),百工(15)谏,庶人传语(16),近臣尽规(17),亲戚补察(18),瞽、史教诲,耆、艾修之(19),而后王斟酌焉(20),是以事行而不悖(21)。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22);犹其有原隰衍沃(23)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4)。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5)?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26)?”
召穆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阻止人民说话的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的危害。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常理。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这是内心想法的自然流露,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小提示:左丘明《召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召公谏厉王弭谤》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事件的始末,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厉王这个刚愎自用的暴君形象,深刻地指出企图用铁血政策、特务政策去钳制子民之口,其结果必将导致土壅川决的结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给后世人敲响了警句。
- 作品出处国语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创作背景
周厉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任用佞臣,封山占水,不让人打柴、渔猎,断绝广大民众的生计。他还增加平民的负担,对邻邦进行不义的征伐。他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也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召公谏厉王弭谤》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相关诗词
-
寄大司马王公度
大才不易得,时艰良可忧。所以古圣贤,治世怀远猷。召公欲致政,周公勉相留。二公心德同,俪美匡成周。芳声播千古,人皆仰前修。堂堂王司马,当代第一流。以身徇国家,才气谁可俦。方兹任经济,整顿多事秋。如何在告中,遽尔得退休。不知诸同列,亦曾勉留不。昨简掌...
-
杨忠悯公谏马市劾严嵩两疏稿石刻本
...锁香满城,百炼此身都似铁。公死已与逢龙游,公书可代常山舌。百年手稿藏文孙,蠹鱼潜逃不敢齧。笔力瘦硬中藏棱,想见挥毫眦尽裂。磨砻贞石相雕镌,吾友张也审波折。刻成上嵌银泥墙,咫尺不异大道碣。噫嘻吁!鲁公争坐位,鄂王谢讲和,流传谏草同不磨。持此愿作直臣气,...
-
题钱公辅众乐亭·其二
城外千帆海舶风,城中居市苦憧憧。几生佳景为民老,一日贤侯与我同。道上槐阴连帟翠,水边人面照花红。寄言乐有时还尽,徒见甘棠忆召公。
-
渭南道中逢二蜀兵出印本手诏司马温公范文正公赠太师外祖丞相赠太保悲喜交集慨然赋诗
...牧称无尽。宸章粲褒贲,倬彼云汉盛。昭回天下来,光生万象俊。小臣行抱忧,中路得此庆。慨然夷望归,欣闻比干赠。伤心外王父,三黜坐谏争。未为召公保,亟上丞相印。群邪肆欺诬,不死仗元圣。阉童裂茅土,儇子执魁柄。十载卧江湖,赍志目不瞑。谁言堕黄壤,庙象饰绣衮...
-
召伯祠
我行出陜右,来升召公堂。叹公不可作,祗令吾道伤。优哉听讼日,斯民歌乐康。善教被南国,美荫馀甘棠。惟公与周公,左右相成王。孰知二公心,千载惟苍苍。人不学二南,其蔽犹面墙。先圣垂此言,下士其可忘。太史述世家,源深者流长。公泽亦至今,风烈殊未央。再拜仰公像,冠佩犹煌...
-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一·斩丁公
官季布,斩丁公,帝王识见原不同。死我者生生我死,人臣大义可知矣。彭城城西短兵接,两贤相厄事已急。刘项兴亡虽定数,此机坐失嗟何及。斩丁公,丁公固当斩,转思项伯心尤险。鸿门一自释沛公,落日乌江气愁惨。吁嗟乎!项伯犹封射阳侯,丁公之罪宜未减。
-
题绿萝庵寄希公并致王司马
熙春门外鄂城南,古阜丛林锁翠岚。坛净不容纤垢入,禅高那许俗人参。云归虎洞萝阴合,日照龙潭塔影涵。莫怪辞荣王驾部,偏来此地结茅庵。
-
挽王侍郎封公二十韵
...里歌残薤露终,百年遗响托悲风。桥门倡义英声在,粉署谈兵旧迹空。八座知名深赞画,四方多故见才雄。中朝政事推司马,南国旬宣属召公。幽谷阳春回棨戟,名区民庶仰藩墉。官僚尽服澄清治,寇贼全消保障功。江汉思归逢断梗,文园多病叹飞蓬。已将素节酬明主,欲向青...
-
何太学招同明府张公光禄王公饮海珠寺
尼珠曾现海遐荒,况有招提在上方。取醉不辞光禄酒,披襟时散令公香。天边暝色迷欹岸,窗外潮声送夕阳。江夏最怜鹦鹉赋,莫教人笑祢衡狂。
-
中流砥柱歌寿太宰闻公
...共金貂,却喜从来依玉树。玉树金貂春复春,素交岁晚更相亲。各将水蘖酬初约,欲比琼瑶愧不伦。生年七十古来少,龙马精神共矫矫。召公欲去周公留,整顿还期济时了。保乂由来属老成,千秋万载翊承明。预将缣素图雄观,为证他年带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