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梧州
〔唐〕
南国(1)无霜霰(2),连年见物华。
南国冬暖而没有霜霰,连年能见景物的美华。
青林暗(1)换叶,红蕊(2)续开花。
青翠的树木暗换老叶,红花开过连续又开花。
春去闻(1)山鸟,秋来见海槎(2)。
春去听山鸟婉转鸣叫,秋来见江浮渡海木槎。
流芳(1)虽可悦,会自泣长沙(2)。
美好的流光虽可愉悦,但却应为遭贬而流泪。
小提示:宋之问《经梧州》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经梧州》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贬途写景而流露出哀愁的诗,诗歌一方面感叹梧州特有的南国风情,一方面表明自己被贬后无奈伤感的心情。 首联概括描述南国气候特征;中间二联作具体描写,此二联能抓住南国景物的特征,用笔细腻,写景幽美清丽,采用流水对,对仗工稳,幽美景物的描写中也隐隐流露出一丝哀愁。尾联抒情,言景物美好,下面一转,借贾谊遭贬,喻己之不幸。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认为宋之问曾附张易之、武三思,“狯险盈恶”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县)。宋之问在唐睿宗即位的第二年春天到达桂林,同年秋天起程继续前往流放地钦州。他乘船从漓江、桂林顺流而下,经梧州再溯浔江而上,沿途有感秀丽江山,写出了一些佳绝的旅游诗篇,如《下桂江县黎壁》《下桂江龙目滩》《发藤州》等,《经梧州》便是其中的一首。
相关诗词
-
躬诣盛京虽命省驺从而经过州县岂尽免力役之劳因诏免今年田租以示如伤之意
省耕省敛古所闻,哲后礼不废时巡。矧兹上陵实旧制,有其举之敢弗因。盛京佳气东来紫,騑騑六御今伊始。山围冀野遍桑麻,峰标木叶经迤逦。今年北鄙若雨旸,沿途揽辔禾黍香。虽云比户足衣食,怨咨民瘼刻岂忘。千乘万骑迈㝢县,钱镈将庤民情忭。岂无力役劳闾阎,中...
-
九月十有二日途经赵州小憩柏林寺阅殿壁吴道子画水旧迹召扈跸文臣梁诗正等刻晷联吟禁用水部字
花宫来九月,穑宝登三秋。唐壁悬吴画,香林驻御驺。涂垩粉痕古,纵横墨晕稠。具体文兼武,摇毫放更遒。尝闻工变相,今见跋阳侯。禁体例癸亥,强韵追应刘。佛日光皎皎,仙风响飕飕。咫尺论万里,筋力回千牛。或静符地德,或动与天游。翔阳常逸骇,罔象穷冥搜。十指扪欲缩,双睛眩难收。能事开元埒,奇观广陵侔。两孙彼固逊,一勺吾将投。茹纳百川此,髣髴三岛不。镜象埽尘劫,坳堂参芥舟。乾维擅密运,坤轴环遐陬。龙门启岝?,鹿苑腾蛟虬。旷哉八功德,邈矣大琉球。砰磕撼素障,缥缈凌丹邱。那得并州剪,何必中山求。冯夷方击鼓,乾闼将成楼。隐名名越...
-
降旨免经过州县赋税诗以志事
岁岁秋狝狩,北县经来往。赋率免十三,此例宜循仿。西巡越十载,祝釐匪游赏。吾民待泽久,可不副所仰。北直及西晋,一视无偏向。除道虽给值,于恩合...
-
降旨免经过州县纳赋
经过赋免十分三,今岁还教依往例。秋丰任土正所当,于民伤恩宁伤义。扫除罢受雇钱归,筑纳完更无馀事。祗虞中饱泽鲜均,申命有司察蠹吏。
-
送李经
...周时缓颊,智囊无底眼如月。斫头不屈面如铁,一说未穷复一说。勍敌相扼已铮铮,二豪同军又连衡。屏山直欲把降旌,不意人间有阿经。阿经瑰奇天下士,笔头风雨三千字。醉倒谪仙元不死,时借奇兵攻二子。纵饮高歌燕市中,相视一笑生春风。人憎鬼妒愁天公,径夺吾弟还...
-
成化七年秋八月自梧州出巡至平乐历诸险滩悯舟子劳甚感叹有作手书于郡学示知音者
楼船发苍梧,江水何汤汤。清湾不时转,石滩险非常。显伏罗虎兕,参错森剑铓。砰轰地出雷,沸腾釜扬汤。夹岸山壁立,涧谷缘其傍。深陡力难为,无路兼无梁。引缆既弗能,操桨亦有妨。篙师极力进,群叫如发狂。道甫逾半千,滩数百十长。继旬始能达,疲惫已莫当。雇直仅足食,曷有赢馀粮。所幸得无虞,劳损不自伤。长江有巨贾,连舟竖危樯。开帆趁好风,破浪飞汪洋。无烦役心力,倏至千里疆。得售重利还,里闾誇富强。一时或不戒,倾摧见灾殃。乃知覆载间,人事诚眇茫。淹速虽靡同,夷险未易量。因之发警悟,省已益不遑。尽瘁固所甘,幸致非所望。循理听自...
-
壶中天·经黄州赤壁下,示洪雨楼
楚江一笛,甚劳劳吹我,去舟如叶。已是汉南秋色晚,况又怀乡时节。峭壁欹云,冷溪垂雨,不共残僧朔。东坡去后,暗潮犹自呜咽。携手更上层楼,黄州镜里,晴霭横孤堞。输与西来今夜鹤,管领芦边斜月。平野荒罾,乱峰寒烧,回首添凄切。哀弦重奏,酒人还是轻别。
-
秋经景州董子祠
秦火初残道已孤,壁经遗绪未全迂。百年礼乐逢明主,三策天人识巨儒。岁远芳蘋供故里,秋高落日照平芜。招贤东阁成何事,偃蹇王门有大夫。
-
乙酉三月泛舟梧江偶述·其二
岁晚部兵归幕府,早春仍上梧州船。时人休讶予官散,捕盗新兼理税钱。
-
至正改元岁辛巳正月廿八日由翰林修撰特拜宣文阁授经郎兼经筵作
词垣三组叹才难,延阁横经益汗颜。子佩尽来宗胄贵,儒官忝后相臣班。人文经纬星辰上,圣道流行宇宙间。只尺天光如下听,刍荛敢不竭愚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