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车辚辚,马萧萧(1)行人(2)弓箭各在腰,

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爷娘妻子(1)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2)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道旁过者(2)行人(1)行人(1)但云点行频(3)

路旁经过的人询问行人怎么回事,行人只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或从十五北防河(1),便至四十西营田(2)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便是四十岁还要被派到到河西去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1),归来头白还戍边(2)

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边庭(1)流血成海水,武皇(2)开边意未已。

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皇上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君不闻,汉家(1)山东(2)二百州(3),千村万落生荆杞(5)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地荒芜。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是东倒西歪不成行。

况复秦兵耐苦战(1),被驱不异犬与鸡。

更何况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1)虽有问,役夫(2)(3)申恨(4)

尽管长者询问,征人哪里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1)

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1)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信知(1)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百姓相信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1),生男埋没随百草。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只能战死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君不见,青海头(1),古来白骨无人收。

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

新鬼烦冤(1)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

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时凄惨哀叫声不断。

小提示:杜甫《兵车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兵车行》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创作背景

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上述两种说法均可通。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