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秋登越王台》是清代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诗作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体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
- 作品出处南海先生诗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灰]韵
- 创作年代清末民国初
创作背景
清光绪五年(1879年),其时国势风雨飘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广东又是最早门户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区。是年,康有为二十二岁,初次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涉猎一些欧美典籍,并曾游历香港,从此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秋登越王台》这首诗就是青年时代的康有为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的越王台迎着欧风美雨,立马高山之巅,渴望一展雄才、搏击长空的咏怀之作。
相关诗词
-
雨后登越王台眺望
魄月耿耿三星残,鳞云片片飞檐端。东方既白曙色起,越台晓气生烟寒。回峰曲巘纷冲郁,万户千门如翠沃。祥飙下拂琅玕宫,赤霞傍射芙蓉谷。层林深处乱鸣泉,东山尚带青苍烟。喜晴禽鸟竞鶱...
-
登越王台怀古·其三
深秋怀抱向谁凭,访古登临意转增。衢井万家刘氏宅,牛羊衰草赵王陵。天空巽鼓浮南极,日落神鹅见急淜。犹自荒台寻故事,鹧鸪飞上木瓜藤。
-
登越王台怀古·其一
虬枝危石障烟藤,极目清秋快一登。朝汉台边荒草合,牂牁江上暮云层。青山不解论今古,啼鸟犹能感废兴。寂寞行宫在何处,夕阳无主乱峰凝。
-
登越王台怀古·其二
高台千尺俯崚嶒,伯业王图万里仍。钱俶早闻归职贡,窦融先已识符徵。澄江落雁迷寒浦,绝壑深林堕石藤。感慨日新形胜旧,露丛风径夜篝灯。
-
登越王台
海上荒台草树平,登临不尽古人情。白云万里怀亲舍,红日中天望帝京。百粤山川秋历落,三城楼阁晚峥嵘。醉来徙倚栏干曲,听彻西风画角声。
-
登越王台
百粤风尘迥,登临野色分。牛羊散平陆,狐兔穴荒坟。旧垒寒鸦集,残碑动火焚。青山故无恙,鸾道杳秋云。
-
九月登越王台
霸业全空尚有台,四围如画望中回。城边白雁寒初到,湖外黄花晚又开。大海潜龙曾夜起,几人争鹿向秋来。江山独似无情物,烟散云消不解哀。
-
中元日登越王台望海南·其二
乙巳中元日,乾坤半月秋。危台掀突兀,老头搅飕飗。北客眼生处,南方天尽头。海槎乘兴去,咫尺是瀛洲。
-
登越王台
环城三面碧波围,今古楼台满翠微。
-
登越王台
西风吹短鬓,独上越王台。割据今已矣,英雄安在哉。笳声边宇急,帆影海门开。歌舞冈何处,寒鸦日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