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书
〔宋〕
尝(1)谓:文者,礼教(2)治政(3)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4)归然(5)而已。而曰“言之不文(6),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7)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我曾经认为文章,不外是讲礼教政治罢了。那些写在书上而传授给人们的,大体都归于这些方面。至于古书说的“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仅仅是说修辞不可以不要,并非圣人写文章的本意。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1)作(2),望(3)圣人于百千年(4)中,卓然(5)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6)者也。韩子(1)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7)耳,作(2)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自孔子死了好久以后,有韩愈出现,千百年中,人们所瞻仰的圣人只有韩愈一人,真是个了不起的杰出人物。只有柳宗元和韩愈齐名,他虽然比不上韩愈,然而他写的文章最终与韩愈的文章并传,也是可敬畏的豪杰呀。韩愈曾对人说过关于写文章的事,说应该这样那样;柳宗元也说过应该这样那样。我怀疑韩、柳二人说的,只不过是修辞的问题,至于写文章的本意,不是这样就够了的。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1)。”
孟子说:“君子应该有自己的心得,有了心得,就能安心进行钻研;安心进行钻研,就能打下深厚的基础;有了深厚的基础,就能应用自如,左右逢源了!”
独谓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1)以为作文之本意。
我说孟子说的这些话,不仅直接适用于写文章,同时也可借用来说明写文章的本意。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1),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1)。要之以适用为本(2),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3)。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而且我所说的文章,务必要做到有益于社会。所谓修辞,犹如器具上有雕刻绘画一样。如果使器具精巧华丽,不一定适用;如果适用,也不一定要精巧华丽。总之,要以适用为本,以雕刻绘画作它的修饰罢了。不适用,就不是制造器具的本意,不给它进行修饰,难道是制造器具的本意吗?不是的。但修饰也是不可以去掉的,只是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就行了。
某学文久,数挟(1)此说以自治(2)。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耶?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3)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我学写文章很久了,多次拿这个说法来指导自己写文章,现在才想把它写出来传授给人,至于在实践上的应用,那还有待于更长的时间这种说法是对的或是错的呢?我自己还没有把握确定。您是一个正直的人,不会阿谀奉承自己喜欢的人。现抄上所写的杂文十篇献给您,希望得到您的指教,使我能确定是对或不对。
小提示:王安石《上人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上人书》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书信,讨论了文和辞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文章把文和辞分开来讲,文指作文的本意,辞指篇章之美。作者的本意在于明道,而所谓道,则是可以施之于实用的经世之学。既然文以实用为主,因此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作者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内容。王安石认为古文家虽然夸谈文以明道,但其真实的的心得,则在文不在道。全文开门见山,简洁刚劲,说理透彻,语言精炼。
- 作品出处临川先生文集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上人书》这篇文章是王安石呈给某人的书信。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王安石有《上张太博书》,云“谨书所为原、说、志、序、书词凡十篇献左右”。《临川先生文集》中,此篇列《上张太博书》之后,云“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可见当为早年之作;又云“书杂文十篇献左右”,疑与《上张太博书》作于相近的时间里。
相关诗词
-
题孙处士卷处士毕秘书孟侯舅也
...尺松枝瓢可挂,一榻清风不用买。江南八月蟹肥时,手酌螺杯浮渤澥。画师袒裼得其真,丹青净扫绝纤尘。丰标世俗宁多见,须是羲皇以上人。潇散毕侯同此意,大隐金门原共致。问渠如何似兹叟,毕侯为甥孙为舅。
-
在紫霄夫人席上作
昔时训子西河上,汉使经过问妾缘。自到仙山不知老,凡间唤作几千年。
-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郑槩《山石榴偈》
何方而有,天上人间。色空我性,对尔空山。
-
送朗上人归庐山时来游罗浮不果
上人去住何曾定,远望浮云相隐映。白足深知出世尘,玄心祇自悬明镜。昔到罗浮匪学仙,今归匡庐亦偶然。葛洪鍊食终成幻,远公遗迹尚留...
-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赠质上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
报任安书
...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
-
准诏言事上书
...臣近准诏书,许臣上书言事。臣学识愚浅,不能广引深远,以明治乱之原,谨采当今急务,条为三弊五事,以应诏书所求,伏惟陛下裁择。臣闻自古王者之治天下,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故为人君者,...
-
大人先生传
...悠悠。五帝舞而再属兮,六神歌而代周。乐啾啾肃肃,洞心达神,超遥茫茫,心往而忘返,虑大而志矜。“粤大人微而弗复兮,扬云气而上陈。召大幽之玉女兮,接上王之美人。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淑贞。合欢情而微授兮,先艳溢其若神。华兹烨以俱发兮,采色焕其并振。倾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