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记
〔唐〕
州(1)城西南隅(2),有黄鹤楼者。《图经(3)》云:“费祎登仙(4),尝驾(5)黄鹤返憩(6)于此,遂以(7)名楼。”事列(8)《神仙(9)》之传,迹存《述异》之志(10)。观其(11)耸构巍峨(12),高标巃嵸(13),上倚河汉(14),下临江流;重檐翼(15)馆,四闼霞敞(16);坐窥井邑(17),俯拍云烟:亦荆吴(18)形胜之最(19)也。何必濑乡九柱(20)、东阳八咏(21),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1)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2)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时皇唐永泰元年(1),岁次大荒落(2),月孟夏(3),日庚寅(4)也。
时间是皇唐永泰元年,太岁纪年为大荒落,四月二十七日。
小提示:阎伯理《黄鹤楼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所作的一篇记,载于《文苑英华》中,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仰慕之情。
相关诗词
-
再登黄鹤楼
飞楼缥缈著江干,霜鬓登临记往年。隔岸春城浮槛外,乱帆斜日到樽前。山连秦蜀开荆甸,水下东南尽楚天。回首沧桑生感慨,孙刘兴废几茫然。
-
送祖书记之武昌
黄鹤楼前旧月明,吴王台上莫秋声。离情只在斜阳里,断柳荒烟写不成。
-
泉州有侠公子陈法瞻为客报仇留武昌张布衣家孟秋同徐明宇追访及麻城去二日矣题诗记怀
剑客初辞黄鹤楼,秋霜夜夜淬吴钩。我从三楚寻应遍,君自双城去不留。壮士定从知己死,肝肠须向古人求。知名何必曾相识,易水千年总一流。
-
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山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前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题黄鹤楼石照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
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其二
两家稚子共追随,似我与君初上时。松老石攲楼亦换,可容玄鬓不成丝。
-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
登黄鹤楼
缥缈高凭崔氏楼,依微西眺祢生洲。天容孤鹤排空上,水合双龙抱郡流。一代真成春雪倡,千年谁识岁星愁。老夫聊玩人间世,任遣浮云黯不收。
-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