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南北朝〕
猿鸣诚(2)知曙(3),谷幽(4)光未显。
从猿鸣声中可以知道已经是黎明了,但在幽深的山谷间却还看不到阳光。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1)泫(2)。
山下的云方才还是合在一起的,野花上面的水珠仍然晶莹圆转。
逶迤(1)傍隈隩(2),迢递(3)陟(4)陉岘(5)。
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前进,又登上遥远的山路。
过涧既厉急(1),登栈(2)亦陵缅(3)。
通过溪涧也用不着脱衣服,爬上栈道就可以凌空面对高深的山谷。
川渚(1)屡(2)径复(3),乘流(4)玩(5)回转(6)。
溪谷沙洲时直时曲,弯来拐去,顺着溪流游玩,倒回来转过去。
苹萍(1)泛沉深(2),菰(3)蒲(4)冒(5)清浅。
水草漂浮在深沉的水潭上,水生植物从清浅的水泽里伸出枝叶来。
企(1)石挹(2)飞泉,攀林摘叶卷(3)。
在石上提起脚跟,用脚趾做为全身的力点,去挹取飞溅的泉水,高攀丛林中的树枝,去摘取那还没有舒展开的初生卷叶。
想见山阿人(1),薜萝若在眼。
本想见到山里的高人隐士,却好像看到山角里有穿着薛荔衣,系着女萝带的“山鬼”。
握兰勤(1)徒结,折麻(2)心莫展。
手握兰花希望赠给知己,但却无法寄到,所以常常是忧思结于心中,折了疏麻却无从投赠给所思念的人,所以心愁莫展。
情用(1)赏为美,事昧(2)竟谁辨?
自己所真心欣赏的就是最美的,何必还要去分辨其真假呢?
观此(1)遗(2)物虑(3),一悟得所遣。
看到这样动人的风景就会有所领悟而忘却世俗,排除一切烦恼。
小提示: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十二句以记行写景缴足题意,其中前四句先交代动身启程的时间,中四句接着记叙沿山路曲折前行,翻越丛岭,移步换景。后四句则描写“溪行”,弯曲的水流,回环的溪路。第二部分十句用山行的想象和感悟来充实全诗,前六句写山中景色以及由想象落入现实的转折,使诗的意境更加生动充实,后四句发出感悟人情可因观赏景物而获得美感。这首诗就记行、写景、想象、领悟层层写来,次序井然,结构严整,是谢灵运诗成功借鉴辞赋创作经验的作品。
- 作品出处谢康乐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南朝宋
创作背景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这首诗作于元嘉二年(425年)夏,写作者沿溪而行的所见所为所想,思古忧独而又用玄理自我解脱。
相关诗词
-
驻跸华下同年司封员外从翁许共游西溪久违前契戏成寄赠
北渚牵吟兴,西溪爽共游。指期乘禁马,无暇狎沙鸥。纵目怀青岛,澄心想碧流。明公非不爱,应待泛龙舟。
-
江行见鸬鹚
江畔鸬鹚鸟,迎霜处处飞。北看疑是雁,南客更思归。岭上行人绝,关中音信稀。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
-
溪行二首·其二
小立寒林意独醒,清泉石窦自泠泠;拨云更望前溪去,树底飞来一片青。
-
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
游木樨岭得峰字
酒榼琴囊到处从,风微桂岭昼溶溶。
-
浒溪行·溪口白云晴不归
溪口白云晴不归,溪边红雨沾人衣。老渔收罾坐钓矶,人家卖酒开双扉。槎头鳊老鳜鱼肥,短蓑藉草相因依。欲醉不醉烟霏微,去与乱鸦投落晖。
-
渔家傲·题双溪垂钓图
垂柳西风吹不起,一竿闲钓双溪水。濠上高怀差可拟。烟光里,必有金鳞鲤。智者从来无彼此,溪山住处皆堪止。打点琴书游故里。随缘耳,神仙眷属谁如子。
-
惠山寺观御赐寺内王绂溪山渔隐卷歌
...竹垆山房图,吏传天府琳琅赐。晃曜日月升虹霓,山僧室内瞻御题。次看王画果神妙,清深意境穷天倪。山长水远合气势,人家渔艇从幽栖。武林溪口落花出,西塞山外斜阳低。岂徒画师今莫跻,盂端自喜非常蹊。三处题诗两番记,宜升秘笈同璋圭。我闻贞观天子求僧室,闇槛...
-
溪行二首·其一
扶筇到处见山晴,峰色溪光次第迎;满径莓苔人语静,画眉宛转两三声。
-
姚山给事求山居六咏·其三·竹涧
修竹荫南涧,翛翛净于洗。独往坐清阴,弹琴对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