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近代〕
终古(1)高云簇(2)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河流(1)大野犹嫌束(2),山入潼关不解平(3)。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小提示:谭嗣同《潼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潼关》是清末革命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 作品出处谭嗣同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1882年
创作背景
《潼关》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相关诗词
-
度潼关
潼关西去入秦京,今古人多此路行。谁料不缘名利客,黄尘扑面听车声。
-
潼关送邹指挥还长安
三载潼关烦出将,指挥戎阵静无哗。秋防帐里陈壶矢,夜逻山前拥鼓笳。汉阁论功名已重,秦川在望路非赊。五桥应有山林在,准拟题诗候小车。
-
寄谢枚如潼关
才得相逢又别游,雨丝烟柳送春愁。侬心不及黄河水,抱定潼关日夜流。
-
潼关
潼关天险郁嵯峨,天外三峰俯大河。六国笙歌明月在,五陵冠剑夕阳多。时来杰士能扪虱,事去将军竟倒戈。终古丸泥凭善守,英雄成败感如何。
-
潼关
昔年冲雪出潼关,归路重看势险艰。岳色迥临青嶂外,黄河直下白云间。曾闻司马婴城哭,谁救中原战血殷。揽辔时当烽燧息,村烟社鼓破愁颜。
-
至潼关
潼关天作险,此地复楼台。一径云中度,三川日下来。东迁周左计,先入汉雄材。自有蓬桑志,西南万里开。
-
登潼关城楼二首·其二
崤函东去通伊洛,谁道潼关铁壁坚?秦地山河誇百二,周家虎旅仅三千。传烽正苦征兵日,归马空思偃武年。欲问升平资庙算,休寻华岳睡中仙。
-
潼关
天险东临锁地维,重关遥夜角声悲。莲花影照千烽出,竹箭波回万马迟。四塞山河归汉关,二凌风雨送秦师。长安游侠今无数,仗剑还能指义旗。
-
潼关
上有苍苍山,下有浑浑流。两崖类筑甬,中道才容辀。关门密相望,设险非一秋。借问前代人,屈指嬴与刘。乃知伯王功,天险参人谋。百二制六国,一面当诸侯。东惭洛阳薄,北视朝歌羞。时平郡国通,官守轻戈矛。旅程兹出关,怅然为淹留。
-
潼关
滚滚白云压驴背,鞭指关城在云内。连山万里倒卷回,黄河天上奔腾会。春风城上卷红旗,桃花无主出城飞。城边老人自叹息,贼破城空燕语稀。当时十万貔貅卒,大将桓桓柏与日。请缨慷慨祖金吾,厉齿磨牙思嚼贼。一锋数骑未叩门,督师先渡夏阳奔。借问归人督师谁,传庭其名姓是孙。可怜千里金城地,拱手授受而已矣。既据长山天下头,席卷燕京势披靡。君亡臣走社稷墟,祖始秦关各处逋。壮哉百二之天险,屹屹当关无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