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4)。障泥(5)未解玉骢(6)骄(7),我欲醉眠芳草。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可惜(1)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2)。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3)一声春晓。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小提示: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相关诗词
-
西江月·念念欲归未得
念念欲归未得,迢迢此去何求。都缘一点在心头。忘了霜朝雪后。要见有时有梦,相思无处无愁。小窗若得再绸缪。应记如今时候。
-
西江月·赠孙先生
学道完全性命,养身乞觅残馀。真功清净证无初。真行救人疾苦。此外并无作做,心同惊食鹑居。逍遥自在恰如愚。应过三清仙举。
-
西江月·赠党先生
心坐胜如打坐,心灰自没心猿。形如槁木自安然。物外般般怎染。养气勿劳呼吸,颐神全在抽添。云房深处永绵绵。产个胎仙出现。
-
西江月·赠明月散人
一道经花玉线,二轮日月烹煎。三车搬运入丹田。四海云游走遍。五色霞光出现,六情变作青莲。七真攒聚性圆圆。八臂金刚伏善。
-
西江月·劝刘先生夫妇
欲继许君庞老,扪心自忖须知。同心同德做修持。稍有相霞远离。三个不如两个,两人谈是谈非。孤云野鹤任东西。岂有纤毫萦系。
-
西江月·三十四首自勉
识破家缘冤苦。忻然跳出乡闾。秦川秀处作庵居。永住永住永住。物外逍遥自在,如今寄甚家书。还乡便得赴仙都。不去不去不去。
-
玉炉三涧雪本名西江月和秦先生
策杖水云游历,一身到处为家。洞天高卧养丹砂。茅屋柴篱入画。收拾黄芽白雪,合和玉液金茶。就中甘味不须夸。夺个仙魁无价。
-
西江月·曾忆龙沙孤泊
曾忆龙沙孤泊,将军祠下霜寒。凉辉浅浅挂西山,半破金枢拂岸。羌管声中鸟梦,藤花影里渔湾。婵娟不管泪阑珊,还送数行归雁。
-
西江月·十五夜雨
不是人孤明月,月还负却良宵。如何三五雨潇潇。偏滴助愁萋草。云卷微寒入暮,一灯瘦影魂摇。梦归宵短路迢迢。今夜梦归须早。
-
西江月·感旧
剪烛闲思往事,看花尚记春游。侯门东去小红楼,曾共翠娥杯酒。闻说倾城尚在,可如旧日风流。匆匆弹指十三秋,怎不教人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