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赋
〔唐〕
咸阳(2)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3)之崔嵬(4)。前有剑阁(1)横断,倚(5)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6)瑟飓,有巴猿(8)兮相哀(9)。旁则飞湍(10)走壑(11),洒石(12)喷阁(13),汹涌而惊雷。
从咸阳径直向南眺望有大约五千里地,看到的都是高大而耸入云霄的山峰。它的前面有剑门关横出,截断行人的去路,背靠青天而把大山从中间断开。上面松林的寒风发出一阵阵响声,还有巴东三峡那样的猿猴啊相互哀鸣。它的旁边还有飞速湍急的流水在沟壑中奔跑,洒在山石上,喷在剑阁上,汹涌澎湃,发出的声音像那惊雷一般。
送佳人(1)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2)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3)。鸿别燕(4)兮秋声,云愁秦(5)而暝色(6)。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7)!
送才智双全的你这次离开,你什么时候才能再一次回来?希望你远去能够极其平安啊,我沉吟着还哀叹了半天。眼看着沧浪波涛滚滚地往东流去,悲痛那白亮亮的太阳藏匿到了西山。鸿雁在秋天的各种声响之中离别了它的伙伴,朵好像也有发愁的脸色,一直到傍晚。明月从剑阁关上再一次升起的时候,希望能与你在两地共同举起酒杯而相互怀念。
小提示:李白《剑阁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剑阁赋》是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创作的一篇送别赋。此赋前段从远近正旁各个角度刻画剑阁险峻雄伟的气势景象,后段以景寄情,情借景浓,既含作者为友人担心之情,又寓作者为友人壮行之意。全赋篇幅虽短,但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鲜明,写得淋漓奔放,不同凡响,同时意境高远,声情并茂。
- 作品出处李太白全集
- 文学体裁赋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根据题下所注的“送友人王炎入蜀”可知此赋是作者为送友人王炎入蜀所作,借以抒发作者对友人入蜀的关怀以及与友人别后的悲愁和相思之情。中国李白学会会长詹锳认为《蜀道难》也是作者为送土炎入蜀作,与此赋作于同时。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此赋当创作于天宝二年(743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郁贤皓《李白选集》则认为此赋是开元十九年(731年)作者初入长安时之作。
相关诗词
-
送华师从剑州张秘书之招
三年相伴锦江头,一日翩然不可留。官冷蓬门无客恋,时清剑阁有僧游。关山默数来时路,风月悬知别后愁。禅版经龛有馀暇,频登高处望西州。
-
故事三公皆黄阁作黄阁辞
文章开紫垣,委耀照黄扉。崇雉抱高墉,长虹曳华榱。浮阑翼交楯,戟衣摇缥粉。石纹浪花碎,紫光射金鼎。珠?明黼领,剑镖玉螭冷。槐香吹鬓影,相对青炯炯。
-
文剑道中
剑阁文台相去遥,朝行山顶暮行腰。双眸视险睛常眩,两髀乘鞍肉半消。空有辛勤驰远道,愧无毫末补清朝。何时解组归乡国,十里西湖弄短桡。
-
留题南剑州延平阁
危阁横空待胜游,登临尽道冠南州。面分列嶂环群秀,坐看双溪会一流。斜纳朝晖长易旦,逆消暑气每先秋。更传宝剑深潭近,半夜寒光射斗牛。
-
何龙图赴上秘阁同诸君赋诗
华阁岧峣冠道山,群公清晓集初筵。独持金印承新命,重对牙签识旧编。英俊雍容欣接袂,文章疏阔愧怀铅。一时高会形风什,留作儒林故事传。
-
奉诏赋剑州途中鸷兽
剑牙钉舌血毛腥,窥算劳心岂暂停。不与大朝除患难,惟馀当路食生灵。从将户口资嚵口,未委三丁税几丁。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
-
倚天阁
西川剑阁伟冈峦,虽得峥嵘苦未宽。岂意危栏临楚望,获瞻乔岳峙江干。雌雄并立排锋刃,紫翠相萦绣帨鞶。珍重主人贪好景,邀宾揽秀俯林端。
-
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
登剑阁
昔闻剑阁名,今始一登眺。峭壁锁颓云,叠嶂翳残照。遥望北山中,云有姜维庙。从来战争地,天险实居要。往事等浮云,只足供诗料。毋轻议古人,临风一长啸。
-
裴将军剑舞赋附歌
洸洸武臣,耀雄剑兮清边尘。威戎夷兮率土来宾,焉用轻裙之妓女,长袖之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