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
〔唐〕
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端甫卒。史馆修撰裴休制碑曰: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
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
殆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於西明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涅槃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复梦梵僧告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
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论议。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於他等。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由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干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於灵山,开法场於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火。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江海无惊浪。盖参用真乘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
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清众者十一年。讲涅槃唯议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乘以开诱道俗,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於瑜伽,契无生於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後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
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玉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谓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
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群迷於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与?
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向西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弥郁。其年七月六日迁於长乐之南原,遗命荼毘,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諡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
弟子比丘比丘尼约千馀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
於戏!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
承袭弟子自约、义正、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閤门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
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
教网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
趣真则滞。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柅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宠重恩顾。显阐讃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玄秘塔碑》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成刻,后于北宋初年被京兆城中好古之士迁入府城孔庙。后吕大忠迁移入“府学之北墉”,与唐《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及诸多唐代名碑一起作为碑林藏石,而得到历代有识之士的保护。至今仍保存于西安碑林。除宋代年间断裂以致每个行各损一至二字之外,碑身基本完好。此碑也在清人王昶《金石萃编》等中有著录。
- 作品别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大达法师——端甫圆寂,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唐宪宗时,因为端甫在佛学界的造诣和声名,宪宗诏端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端甫继玄奘后又一次在长安震动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内殿法仪,标表净众长达十年,尤以主讲《湿般》、《唯识》等著称于世。文宗赐谥号“大达”法师。而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柳公权书丹。
相关诗词
-
题柳公权玄秘塔铭·其一
何处浮图葬衲师,斯文犹得睹残碑。想当放手书丹日,正似从容笔谏时。
-
雁塔名
大雁塔,小雁塔,进士题名何杂沓。李白杜甫盖代才,可向塔上题名来?
-
天宁寺观塔碑
旧瞻天宁塔,今览天宁寺。兹塔多鬼怪,光芒夜夜至。不知何时殿,结构今颓弃。剔藓读其碑,识是隋文字。蝌蚪半剥落,蛟龙犹奰屃。我来值时暮,揽逝发潜喟。修陆控赵代,长山卫燕冀。苍然野眺合,一洒杨朱泪。
-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碑)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頫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复敕臣孟頫为文并书。臣孟頫预议,赐谥大觉以言乎师之体,普慈以言乎师之用,广照以言慧光之所照临,无上以言为帝者师。既奏,有旨:于义甚当。谨按:师所生之地曰突甘斯旦麻,童子出家,事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受名胆巴。梵言胆巴,华言微妙。先受秘密戒法,继游西天竺国,遍参高僧,受经律论。繇是深入法海,博采道要,显密两融,空实兼照,独立三界,...
-
兰溪双塔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
夜寝梦游泗上观重建僧伽塔才两层塔以今春同普照王寺焚荡殆尽岂大士有意再来此土乎觉而赋诗以纪之
至人于世何所求,随缘应物初不留。缘合则应散则休,起灭幻境如浮沤。僧伽塔踞淮泗流,火焚水转岁几周。国家崇奉德更优,雍熙所建无与俦。层层金碧巧雕锼,凿石作址蟠龙虬。檐间宝铃韵琳璆,势插霄汉神为谋...
-
登飞英塔
丹梯缭绕绝尘埃,苕霅风光面面来。画里峰峦天外落,地中钟磬寺前回。飞檐铃语当头答,负郭人家入望该。寻到塔心还有塔,此身恍若住蓬莱。
-
有诣常宁拜舍利塔者以偈赠之
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劄。归来举似春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五湖四海尽云奔,踏破几多鞋与靸。无缝塔,甚匼匝,若遇同人方始答。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
-
鸡鸣寺塔眺玄武湖
乐游苑外夕阳沉,玄武堤边秋草深。何处飘零江左客,不禁烟桨五湖心。
-
题柳公权玄秘塔铭·其二
君家书法已三传,琬琰文章到处镌。闻说贤郎当跨灶,银钩爱学柳诚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