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五首·其四
〔唐〕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宗藩削弱,王室不安,这犹如青梧凋落,丹桂随即受风霜威胁一样。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
自古以来,作为王朝骨干的宗藩强大了,就不至有朝一日会出现不臣服的藩镇。
受钺亲贤(1)往,卑宫(2)制诏遥。
只要当今那位力行俭德的君王,终能依照古代封建的办法,授钺亲王,派遣他们分赴各个遥远的领地,天下就会太平。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1)。
难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只有虞舜才能做到?
小提示:杜甫《有感五首·其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有感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政论诗。这五首诗提出息战、行俭德、封建的文治主张,呼吁君主下“哀痛诏”罪己,与民更始,抒发了作者在当时复杂时势下特有的情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政治情况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全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第四首诗主旨在于建议朝廷分封宗藩以抑制不臣的藩镇。这与杜甫《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一文意见完全一致。处在王纲解纽的当时,想用血缘纽带加以维系,亦无济于事,但诗人已预感到正在酝酿的藩镇之祸,还是很有意义的。
创作背景
《有感五首》一般认为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当时杜甫在梓州一带。而杨伦持不同观点:“此诗或编在广德元年之春,事迹既多不合。或编在是年冬,方当蕃寇狓猖,乘舆播越,岂宜有‘慎勿吞青海’语,且此时而欲议封建,则亦迂矣。详其语意,当是收京后广德二年(764)春作。盖吐蕃虽退,而诸镇多跋扈不臣,公复忧其致乱,作此惩前毖后之词。未几,仆固怀恩遂引吐蕃、回纥入寇,亦已有先见。所谓编次得,则诗意自明也。”这五首诗和当时国家的政治军事有密切关系。
相关诗词
-
饮兴道观有感五首·其一
十万长松五百年,今其馀几亦堪怜。霓旌恍惚刚风外,蕊殿崔嵬劫火前。题墨八分吾独识,藏丹九转后谁传。山中是事皆非昔,惟见新坟挂纸钱。
-
饮兴道观有感五首·其二
仙洞春深长薜萝,杜鹃花发蕙风和。善门有后浇松早,贫户无忧卖笋多。万古销沈终冢墓,二仪开辟几干戈。情知来去皆非实,醉后犹能作此歌。
-
饮兴道观有感五首·其三
戍垒儿郎意气雄,群腰刀斧薄榛丛。寻真亭仆长松少,礼斗坛荒苦竹空。菜色可怜穷道士,樵歌不见旧邻翁。存亡得丧知何极,天地悠悠感慨中。
-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四
千树梅花斫半无,有人更欲涸西湖。曾思慎勿近前日,不看老彭观井图。
-
寓居婺倅厅秋夜观书有感四首·其四
四十男儿不自怜,求田问舍计茫然。一官未办君亲报,纵有田园亦舍旃。
-
别莆田陈君彦质追送不及怅然有作五首·其四
一别或千古,如何不念之。此地一相失,徘徊空尔为。扰扰行路人,肩摩各东西。当其一投分,谁能无相离。辟如未相识,纷纷复谁思。底须似师冕,而必某在斯。
-
卜算子·有感四首·其四
流水绕孤村,问是谁家住。不信孤山处士来,别有梅花墅。客到我应欢,我醉君须恕。多少园亭没主人,道不如归去。
-
乱中杂感五首·其四·共和
共和始周召,祸出厉王手。子代太子死,召公意良厚。王奔十四载,二公为留守。岂似贪乱人,纲常类刍狗。
-
奉陪知府内翰至卞山有诗五首·其四·西庵
是公固麟凤,入兽不乱群。吴侬欲争席,但见一幅巾。篮舆从逋客,上下寂寞滨。却行共谈笑,愧此礼意亲。行行得西庵,杉竹含清薰。解衣静盘礴,虚窗蕙烟纷。濡毫散珠玑,咳唾不自珍。曳屣转山足,长林蔽浮云。旁连众迤逦,上有高嶙峋。穹窿见深洞,划如敞重闉。往者玉京子,翔空驾飙轮。于今蜕骨在,坚重踰苍珉。颇欲穷其源,燃犀问蛇神。钩穿忽无间,信有仙凡分。却寻招提路,松风亦随人。潺潺石桥水,洗尽荆吴尘。胡床兴不浅,已觉千山曛。
-
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其一
庾信哀多赋漫成,江南文物久晨星。市衢火后蒿横目,民舍春来草满庭。浪齧湖堤官柳尽,沙填江浦夜潮腥。归来何异辽东鹤,只有西山慰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