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行
〔明〕
妾家白蘋洲(1),随风作乡土(2)。
我本住在白蘋洲,随船漂泊,居无定所。
弄篙如弄针(1),不曾拈(2)一缕(3)。
使用竹篙,就好像使用针线一样顺手,可不曾做过针线活。
四月鱼苗风(1),随君到巴东(2)。
四月鱼苗风刮起,就和丈夫一同去巴东一带打鱼。
十月洗河水(1),送君发(2)扬子(3)。
十月最后涨水的时候,又远送丈夫去扬子江口去追逐鱼群。
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1)。
扬子江口风浪险恶,没有风,也是波浪滚滚。
江深得鱼难,鸬鹚(1)充(2)糕臛(3)。
江水深而鱼难得,只有宰杀喂养的鱼鹰当做干粮充饥。
生子若凫雏(1),穿江复入湖。
儿子生下来和野鸭子一样,在江湖里飘荡,穿梭。
长(1)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2)。
孩子长大一点就剪碎荷叶,给他当做衣服。
小提示:袁宏道《棹歌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棹歌行》是明代文学家、诗人袁宏道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渔妇自述的形式,描写了长江渔民的贫苦生活,体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诗歌采用乐府民歌体,自始至终运用叙述的手法,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
- 作品出处袁中郎全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被选为吴县(今属江苏)县令,在任上,颇受地方爱戴,却招致当道者不满,为消除胸臆的不快,作者辞官游历东南名胜。万历二十六年(1598),作者被起为顺天府(今属北京)教授。《棹歌行》该诗便作于赴京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