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秦〕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1),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1),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说: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理。古代的君王有怜恤别人的心,这才有怜恤别人的政治。用怜恤别人的心去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玩弄东西那样简单。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1)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2)恻隐(3)之心;非所以内交(4)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所以说人们都有怜恤别人的心理,譬如说,现在有人忽然看见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去,都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并不是为了和小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了在乡里朋友间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1)也;羞恶之心,义之端(1)也;辞让之心,礼之端(1)也;是非之心,智之端(1)也。人之有是四端(1)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1)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由此看来,没有恻隐之心,不算人;没有羞耻之心,不算人;没有辞让之心,不算人;没有是非之心,不算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如同他有四肢。有这四种萌芽而自称不能行善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的人;说他的君王不能行善的人,是残害君王的人。
凡有四端于我(1)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2),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3)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凡是有这四种萌芽在身上的人,就该懂得把它们都扩充起来,就像火开始燃烧,泉水开始流出。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安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它们,那就连父母都侍奉不了。
小提示: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 作品别称孟子·第三卷·公孙丑上·第六节
- 作品出处孟子
- 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
- 创作年代战国
相关诗词
-
久不作诗诗思甚涸春物日盛漫兴三章用常德枣心笔书本不工重复加弱似亦与诗相称云·其三
春回溪山姿,候趣农桑务。自知盍归来,人叹推不去。顺心岂故违,宿诺宁久负。既已愧渊明,又应惭季路。
-
活人歌
...但行慈德解雠冤。内无想,外无缘,何必神方肘后传。身心本是金刚体,不解观心被业缠。药病销,心月圆,信时佛岂独西天。在在处处人皆有,世间无比这灵源。除罪垢,脱百冤,解使昏□朗义天。信知非我谁为病,大士维摩笑里眠。从生病,我不颠,体没众生我病痊。不二法门...
-
送唐述之赴廷对
快着青冥软玉鞭,稳骑騄耳踏云烟。便持全蜀无双誉,去听宾胪第一传。众所望君皆尔耳,人之好我岂云然。古来名下无虚士,试玩盈科放海篇。
-
赠祖印上人
茅庵城外附西偏,稍远人家好习禅。不敢遨游惟母在,绝灵方术得师传。胸中俗事皆无著,遇处文人便有缘。寻访十朝才一见,近来多过隔江船。
-
浣溪沙·一月寒阴不放春
一月寒阴不放春。打窗风雨太频频。竹床仰卧看承尘。客去祗残书叶乱,愁来独有酒杯亲。镜中白发不饶人。
-
七月十五夜醉卧三贤阁梦玉山隐君会稽外史与迂生来山中觞咏松石间乐甚予拟太白写长句一章及寤山月在床林声萧瑟惘然若有所失因足成
...岩花与涧草,鲜新□才情。会稽足风流,支遁非谑浪。因逢许询辈,气宇稍跌宕。浮生百年期,绿发易成丝。生当圣明世,不乐复奚为。古人皆黄土,感慨心欲折。何如杯中物,醉倒石上月。月出山雾开,天香下空来。酒罢上马去,木末清猿哀。
-
同江赵潘集以钟监博山炉黟砚石屏为题予得钟监分韵得金字钟监盖响板也形制如钟背作云雷纹面可监我曹创为之铭曰癸巳作钟监子子孙孙
...妇壬。戏驱丰隆发凝阴,雷轰列缺光下临。飞精入范天机深,四规阏明追蠡瘖。厥声铿宏中黄林,隐如霜降丰山岑。岂唯正衣冠佩簪,对之炯炯生肃心。应而不藏无古今,监之无穷叩逾音。至人之心我所钦,盘盂不须铭且箴。
-
予客昆山得荐严长老时道人散朗閒远不交人事心甚敬之今来海上复得悟公老成疏练能言吴中山水人物甚详东轩种竹如云不问其人可知也一
平生庾公尘,可涴通州泥。朅来海门上,日瘦气惨凄。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前身定闻法,梦作三生猊。悟公痴钝禅,迎客忽虎溪。招要得半席,纸帐春缯绨。东轩养苍云,大似开昔迷。计程南...
-
世弼再和见赠又次韵复之其词皆辟其诗中之语·其二
三尺丝桐追古意,一床文史伴閒身。宁甘岑寂配前哲,羞逐纷华溷世人。遵辖喜投延上客,莱衣时戏奉偏亲。由来善恶如冰炭,寄迹于今动择邻。
-
余性资庸下学术空疏白首无成私窃自慨然先儒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乃作取友诗一章
友道非细故,乃在人伦中。取友以辅仁,庶几反淳风。损友不可亲,益友宜与同。匪资共笑语,实赖相磨砻。取友不失人,德义日以充。所以君子心,此道尤敦崇。一日不获见,使我忧忡忡。槿心但朝暮,桂性宜春冬。陈雷与管鲍,令誉垂无穷。爰作取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