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民师推官书
〔宋〕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答谢民师推官书》是苏轼所写的一篇书信体文论,作者用生动简洁、舒展自如的笔墨,称赞了谢民师的诗文,并借此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信中指出,文章要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篇书信是苏轼文学创作基本观点的表述。
创作背景
文章写于元符三年(1100)。当时谪居琼州的苏轼遇赦北还,九月底路过广州。担任广州推官的谢民师多次携带诗文登门求教,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结下了情谊。苏轼离开广州后,两人继续书信往来,《答谢民师推官书》是答谢民师的第二封信。
相关诗词
-
曾耆英自太和携所录谢民师观妙诗文副以长句见惠次韵酬答
别时黄落问山风,见日清霜鸣哑钟。二谢有诗皆可诵,七言兼与见传宗。举幡故异司隶救,右袒徒闻吕氏从。君独凄凉能过我,逢迎敢作谬为恭。
-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其二
文章藻鉴随时去,人物权衡逐势低。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书帷寂寞知音少,幕府留连要路迷。顾我何人敢推挽,看君桃李合成蹊。
-
答谢谘议诗八首·其五
齐仲善交。在久弥敬。自我之遘。一遇而定。于穆谢生。以和缮性。有言属耳。有文在咏。
-
寄王鲁川推官
公庭草绿讼声稀,时见双双蛱蝶飞。曹史尽随衙鼓散,理官独抱狱书归。曾同太守行红旆,更与高僧别翠微。近报南台多辟荐,殿前早晚赐朝衣。
-
送戴允言赴教官之召
圣主旁求弟子师,敕书飞下浙东涯。画船遂击龙江楫,丹桂应攀月殿枝。三荣天人归奏对,五经阃奥入论思。野夫不耐中年别,添得秋风满鬓丝。
-
题谢太傅像·其一
未战巳能知胜负,戎夷何可抗王师。捷书忽自淮淝至,谈笑从容更着棋。
-
嘉靖丁亥西湖草堂成五溪先生惠律次韵答谢
人间何处有仙台,转眼流年七帙来。乡社未须扶杖往,书签犹解向灯开。窗前碧嶂秋添赋,墙下黄花晚自栽。多谢先生相厚意,却因颂语见雄才。
-
丁巳岁暮书怀投赠宾谷转运因以志别
...文曾动天子颜,白字竟遭县尉骂。丁未又困京洛尘,选部有官不敢徇。晏岁仓皇走梁宋,才拙岂可辞贱贫。镇洋太保人伦望,寒士闻名气先壮。戟门长揖不知惭,奋书自荐无谦让。公方养疴典谒辞,延见卧榻犹嫌迟。解推遽释目前困,迎家千里非逶迤。宋州主讲缘疑夙,文正祠堂...
-
周书·泰誓上
...邦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
-
周书·泰誓中
...,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