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
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相关诗词
-
《后秋兴八首庚子十月望日·其四》拼音版
三阵凋残御制棋,祖宗眷顾不胜悲。可知仙杖巡游日,还是钧天谒请时。八树分茅朱噣永,六龙拥驾赤乌迟。殊方未及樱桃荐,寝庙应深白露思。
-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三》拼音版
重华又报日重晖,中路何曾叹式微。高庙肃将三矢命,定陵快睹五云飞。即看灵武收京早,转眼亲贤授钺违。翘首南天频送喜,丹鱼红蟹亦争肥。
-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六》拼音版
星星断发不遮头,霜鬓何须怨凛秋。揽镜频过五岭路,挽眉常绾九疑愁。山家寨栅凭麋鹿,海户封提画鹭鸥。莫指职方论徼塞,炎州今日是神州。
-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五》拼音版
沧江茅屋旧家山,身与秋容共数间。三卷阴符留麦饭,一丸函谷掩柴关。黄沙马革羞垂涕,白首鹰扬笑驻颜。梦到红云深殿里,玉皇新点侍宸班。
-
《后秋兴八首庚子十月望日·其六》拼音版
发兵每叹白人头,况复艰危历九秋。比景即看在内地,澜沧能免为他愁。衣冠未许群羌僰,国士终难寄海鸥。叹息祖宗规画远,西南容易弃并州。
-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其三》拼音版
秋阳黯淡比寒晖,砚匣书床生事微。帘幕霜前新燕去,窗棂日隙冻蝇飞。吹葭自候雷风动,炼石谁支天水违?跃马挥戈竟何意?相逢应笑食言肥。
-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其六》拼音版
黄叶纷飞沟水头,白云萧瑟自高秋。馀年且问鸡豚社,故国空馀稻蟹愁。匣里兵符凭语雀,镜中衰发乱群鸥。荒陂谁恼眠鹅鸭?午夜喧声似蔡州。
-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二》拼音版
秋风摵摵帽檐斜,野老篱前数物华。青镜百年双白鬓,黄河千里一孤槎。挽回兵气霜前雁,吹动雄心日暮笳。有客经过论汉史,西京曾记上林花。
-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三》拼音版
水国冥濛秋日晖,渚宫行殿远霏微。巡回每叹林乌宿,促数频看社燕飞。战决蚁封多胜负,卜占鸡骨少从违。频年射猎无朋侣,赢得高原雉兔肥。
-
《后秋兴八首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其四》拼音版
撼户秋声剥啄棋,惊心局外转伤悲。每于典籍论终古,只道乾坤似昔时。已破关河惆怅在,未招魂魄却回迟。长明灯上诸天近,时有空音答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