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俨等疏

魏晋 陶渊明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俨、俟、份、佚、佟(1)

告诉严、俟、份、佚、侮诸子:

天地(1)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2)子夏(3)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4)之人,亲受音旨(5)发斯谈者(6)将非(7)穷达(8)不可妄求(9)寿夭(10)永无外请(11)(12)耶?

天地赋予人类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圣贤之人,谁又能逃脱死亡呢?子夏曾经说过:“死生之数自有命定,富贵与否在于天意。”孔子四友之辈的学生,亲身受到孔子的教诲。子夏之所以讲这样的话,岂不是因为人的穷困和显达不可非分地追求,长寿与短命永远不可能在命定之外求得的缘故吗?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1),东西游走(2)性刚(3)才拙(4)与物多忤(5)自量为己(6)必贻俗患(7)僶俛(8)辞世(9),使汝等(10)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11)贤妻之言。败絮(12)(13)何惭儿子(14)?此既一事(15)矣。但恨邻(16)二仲(17),室无莱妇(18)抱兹(19)苦心,(20)独内愧。

我已经年过五十,年少时即受穷苦,家中常常贫乏,不得不在外四处奔波。我性格刚直,无逢迎取巧之能,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自己为自己考虑,那样下去必然会留下祸患。于是我努力使自己辞去官场世俗事务,因而也使你们从小就过着贫穷饥寒的生活。我曾被王霸贤妻的话所感动,自己穿着破棉袄,又何必为儿子不如别人而惭愧呢?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只遗憾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邻居,家中没有像老莱子妻那样的夫人,怀抱着这样的苦心,内心很是惭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1)时鸟(2)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6)羲皇上人(3)意浅(4)识罕(5)(6)斯言(7)(8)。日月遂往,机巧(9)好疏(10)(11)求在昔,眇然(12)如何!

我少年时曾学习弹琴、读书,间或喜欢悠闲清静,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看到树木枝叶交错成荫,听见候鸟不同的鸣声,我也十分高兴。我常常说,五六月里,在北窗下面躺着,遇到凉风一阵阵吹过,便自认为是伏羲氏以前的古人了。我的思想单纯,见识稀少,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时光逐渐逝去,逢迎取巧那一套我仍十分生疏。要想恢复过去的那种生活,希望又是多么渺茫!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1),亲旧不(2),每以药石(3)见救,自恐大分(4)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5)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6)!然汝等虽不同生(7),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8)归生、伍举(9)(10)道旧(11);遂能以败为成(12)因丧立功(13)他人(14)尚尔(15),况同父之人哉!颖川(16)韩元长(17),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18)济北(19)汜稚春,晋时操行人(21)也,七世同财(22),家人无怨色。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虽不能(2)至心(3)(4)之。(5)(6)慎哉,吾复何言!

《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小提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与子俨等疏》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诗人在信中用平易浅显的语言扼要地回顾了他五十余年的生活,述说自己的思想和人生态度,还告诫儿子们要互相友爱,期望儿子们也能按照他的理想和做人的准则生活下去。全信款款而谈,语重心长,尤能体现诗人的一生志趣及满腔深厚的舔犊之情。

创作背景

《与子俨等疏》这篇文章大约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当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