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魏晋〕
岩岩(1)显朝市(2),帝者慎用才。
大臣显赫在朝廷,君主用人当慎重。
何以废共鲧(1),重华为之来。
共工与鲸被废弃,帝舜所为除奸凶。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管仲临终肺腑语,桓公到底没听从。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桓公临死困饥渴,心中后悔有何用!
小提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首篇为序诗,咏隐居耕读之乐,后十二首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撷取题材而写成。这组诗可看作当时诗人思想状态的全面映照,世间的传说、神话、寓言、史实,通过其“魔镜”,或被化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为哀婉的叹息,或被化为惊天的怒吼,或被化为由衷的敬佩,或被化为刹那的顿悟,或被化为玄妙的虚幻,或被化为警世的宣言,以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现实不满的感慨。全诗主要运用借古讽今手法,文笔自然,意蕴深广。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相关诗词
-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十三·玉川子集
水北水南起隐君,玉川破屋老攻文。孔经自信衣裳在,惜哉庐传今无存。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三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二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一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六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以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拟向禅河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八
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既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傥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
-
玉泉山杂咏十六首·其十三·如如室
金刚如者都称六,梵帙原来更有三。三亦非多六非欠,本无一物个中函。
-
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其十二
閒心只与静相宜,醉似疏狂醒似痴。除却看山看水外,是非荣辱不曾知。
-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十五·谭友夏集
次山有文碎可惋,东野佳处时一遭。扬下甜瓜栽苦瓠,楚风当日亦心劳。
-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十二·穆天子传
黄竹三章悔可追,周家仁厚有流遗。君王寡乐吾真信,不待归途哭盛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