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拼音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霜降》拼音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序》拼音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雨水》拼音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秋》拼音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夏》拼音版
相关诗词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冬至》拼音版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雪》拼音版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鹖鴠不鸣。《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斗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余录》作雁,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成、蔡邕、高诱皆云马薤,...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寒露》拼音版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雪》拼音版
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暑》拼音版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蛩【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序》拼音版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清明》拼音版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田鼠化为鴽【音如】。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雨水》拼音版
...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候雁北【《月令》、《汉书》作鸿雁北】。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草木萌动。天地之...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处暑》拼音版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拼音版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