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高中课文)
〔两汉〕
秦孝公(1)据崤函之固(2),拥雍州(3)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4),有席卷天下(5),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6)之心。当是时也,商君(7)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8)而斗诸侯(9)。于是秦人拱手(10)而取西河(11)之外。
秦孝公占据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关隘,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这些地盘,以便伺机夺取衰弱的东周王朝,有席卷天下、征服列国、控制四海的意愿,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既没(1),惠文、武、昭襄(2)蒙故业,因遗策(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4)之地,北收要害之郡(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6)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7)天下之士,合从(8)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9)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6)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10),兼(11)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12)、苏秦(13)、杜赫(14)之属为之谋,齐明(15)、周最(16)、陈轸(17)、召滑(18)、楼缓(19)、翟景(20)、苏厉(21)、乐毅(22)之徒通其意,吴起(23)、孙膑(24)、带佗(25)、倪良(26)、王廖(27)、田忌(28)、廉颇(29)、赵奢(30)之伦制(31)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32)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33)。秦无亡(34)矢遗镞(35)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6),追亡(34)逐北,伏尸百万(38),流血漂橹;因利(39)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40)之日浅,国家无事。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人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有本领的人,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明达聪慧而又忠诚讲信用,宽宏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他们相约合纵结盟,以离间秦国的连横之策,聚合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民众。于是,六国的谋士,其中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合纵抗秦的主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留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士兵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而攻击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前进。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离散,盟约失败,六国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了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追击逃走的败兵,杀得败军横尸百万,流的血水竟能漂浮起盾牌来:秦国趁着有利的条件,乘着好的形势,宰割诸侯的国家,占有诸侯的山河。强大一些的国家请求接受归顺,弱小一些的国家则前去朝拜称臣。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统治的日子很短,国家没有发生什么战争。
及至始皇,奋六世(1)之余烈,振(6)长策而御(2)宇内,吞二周(3)而亡诸侯,履至尊(4)而制六合(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6)四海。南取百越(7)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8),委命下吏(9)。乃使蒙恬北(10)筑长城而守藩篱(11),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12)之道,焚百家之言(13),以愚黔首;隳名城(14),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15),铸以为金人(16)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17),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19)之固,金城(20)千里,子孙帝王(21)万世之业也。
等到秦始皇即位,他发扬了六代君王遗留的功业,挥鞭用武力来征服各国,终于吞并了西周、东周而且灭亡了诸侯各国,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而制服了天下,掌握各种刑具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撼四海。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部落首领,只得低着头用绳子捆住脖子表示投降,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掌握。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匈奴人不再敢南下放马,六国的勇士再也不敢拿起弓箭来复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愚化百姓;毁掉著名的城池,杀掉了许多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聚到咸阳,销熔兵刀箭头,铸成了十二尊铜人,用这种办法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此后,依仗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高达万丈的华山,又面对深不见底的黄河,把它作为固守的据点。又派优秀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弩守卫着战略要地,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卒摆着锋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意,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像是千里长的铜铁铸成的城垣,正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1)。然陈涉瓮牖绳枢(2)之子,氓隶(3)之人,而迁徙之徒(4)也;才能不及中人(5),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6)之间,而倔起阡陌(7)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且夫(1)天下非小弱(2)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3),非铦(4)于钩(5)戟(6)长铩(7)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8)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9)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10)之势,序八州(11)而朝同列(12),百有(13)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小提示:贾谊《过秦论(高中课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过秦论高中课文》节选自《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 作品别称过秦论·上篇
- 作品出处新书
- 文学体裁政论文
- 创作年代西汉
创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相关诗词
-
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
舟中晚色二绝·其一
望处天仍阔,云边雨未成。秋风莫吹散,留作打篷声。
-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
...安得宜。单舟匹妇更无婢,朝餐每愧妇亲炊。平生独以文字乐,曾未敢耻贫贱为。官虽寸进实过分,名姓已被贤者知。疏愚生不谒豪贵,守此退缩行将衰。颍州相公秉道德,一见不以论高卑。久调元化费精力,犹且未倦删书诗。唐之文章剔芜秽,纤悉宁有差毫釐。谓其耽学可与...
-
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过予小园赏花
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付一空。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
-
李中麓文选藏书歌
...皆闭口。试问䶂鼠君已知,解对黄熊谁更有。共看飞腾迈等伦,早排阊阖上麒麟。遂令纨裤生叹息,公卿元是读书人。老大无闻予自怜,论交多愧十年前。可道壮心犹未已,时复从右乞一编。
-
高山流水·听琴社中课题
七条弦上写柔情,一丝丝、弹动秋声。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芭蕉影、隔住红灯。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更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泠泠。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净沙平。何处怨苍梧,落叶舞遍风轻。掩朱帷、拍缓弦停。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默无言、恍若江上数峰青。
-
秦邮道中即目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去郭几家犹傍柳?边淮一带已无村。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
过秦楼·六月廿三夕吴山香社极盛循山小步经月娥家
月影参差,灯辉高下,拂拂衣香不断。莲纤径窄,柳弱风欺,暗倩阿娘扶缓。缘趁夜永人稀,偏是游人,也耽宵玩。借轻罗小扇,遮来羞靥,障来愁面。有几辈、倚竹招凉,挑灯默坐,不把晚妆匀染。房拢寂寂,门巷愔愔,熟客许来消遣。帘外鹦哥唤茶,雪椀冰瓯,清谈尽便。道烧香则甚,侬有丹心一点。
-
舟过秦邮喜晤铁山司空
芒砀天低万马秋,垂纶乞食老沧洲。贫厨浊酒宽霜鬓,高枕青山笑敝裘。江左竟挥王导涕,人间并忌李膺舟。蓬蒿客过还深掩,莫遣尘侵百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