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世家序
〔两汉〕
自古受命帝王(1)及继体守文(2)之君,非独内德茂(3)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4),而桀之放(5)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6),纣之杀也嬖(7)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8)及大任(9),而幽王之禽(10)也淫于褒姒。
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淫乱。
故《易(1)》基《乾》《坤》(2),《诗(3)》始《关雎(4)》,《书(5)》美釐降(6),《春秋》讥不亲迎(7)。
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
夫妇之际,人道(1)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2)。夫乐调(3)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4),无如命何。甚哉,妃匹(5)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
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
即欢合(1)矣,或不能成子姓(2);能成子姓(2)矣,或不能要终(3):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4),恶(5)能识乎性命(6)哉?
夫妇欢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小提示:司马迁《外戚世家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外戚世家序》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序文。司马迁在这篇序文中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同时说明这些事实历史久远,不能详细记述,故正文只记载吕后、薄后、窦后及其家族的事迹。司马迁对于外戚干政的影响非常清楚,但外戚情况不同,有的起好作用,有的则专权乱政,故司马迁用命运来感叹。全文议论切中肯綮,对比鲜明,强烈的感情充盈在字里行间给人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 作品出处史记
- 文学体裁序文
- 创作年代西汉
创作背景
此篇序文是司马迁在《外戚世家》所发的一大段意味深长的议论。《外戚世家》从“高帝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写起,写了汉代自惠帝时起,后妃、外戚专权给国家造成的祸乱。诸吕篡权,诛杀刘氏宗亲与汉家功臣,后周勃、陈平等又诛诸吕的一系列流血事变;窦太后时期的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为争夺思想控制权而演绎成的起起伏伏的政治斗争;王皇后专权后,她两个兄弟的霸道专横;与汉武帝对身边哪个女人宠幸与否密切相关的外戚们的兴衰起废……后妃及其亲戚的尊宠与否完全取决于帝王的态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外戚命运的真实写照。司马迁通过《外戚世家序》来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
相关诗词
-
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其四
勋业三朝盛,哀荣万国同。人疑无外戚,家不选中宫。天泣时零雨,神游恐御风。忧劳如治水,九载亦成功。
-
太史公自序
...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
大唐三藏圣教序
...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皇帝在春宫述...
-
本草纲目原序
...: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古有《本草》一书,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缪差讹遗漏,不可枚数,...
-
鲁朱家行
朱家昔在汉,与高帝同世。为侠不沾沾,中心实自喜。
-
歌赠穆员外
穆生不惜王家醴,却惜申公困胥靡。自言一寸已许人,六尺何妨为人死。
-
答赠张太学孺愿兼寄示沈嘉则屠长卿孺愿之先人为大司马公嘉则长卿俱其客且与孺愿善序其诗而不能无白首之叹故云
明海张司马,龙门一世师。
-
王怀中先生泉人也与余有通家分年七十有七矣貌壮丽健举止饮啖兼人既深东越建昌之学又善语玄素之秘访余弇中颇倾向言事诸少而刺辇上
不必通家刺,衣裳为倒颠。
-
过习家池亭
山简一时适,习家千古亭。
-
答赠戚都督二十韵
十年缠杀气,闽海欲沈沦。自展风云略,因窥天地仁。一餐思报主,百战肯谋身。宝剑酬心热,钱刀结侠贫。捣批期尽敌,跳荡不无神。纩挟单言转,醪投万念均。昆阳愁虎豹,充国让麒麟。梦协非熊久,恩看锡马频。重茅颁节钺,双绶绾金银。日月宽南顾,星河捧北辰。耳闻铃阁暇,手写道经新。馀力开文苑,孤怀寄酒人。忽来鸿雁色,乍与薜萝春。缟纻乡仍贵,琼瑶报未真。病馀疑管鲍,意外得雷陈。己铩抟猋翼,谁沾涸辙鳞。千秋空在掌,五岳自为邻。筐篚惭宗测,壶歌忆祭遵。几时青雀舫,相对白纶巾。颇诧为渔旧,桃花好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