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先秦〕
为学日益(1),为道日损(2)。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3)。取(4)天下常以无事(5),及其有事(6),不足以取(4)天下。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小提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一
天上有物乎,吾不得而乞。天上有人乎,吾不得而亲。虚微髣髴,视之乃沕。抱一存真,强名曰神。犹橐犹籥,风卷云郁。天地不仁,刍狗是刜。和光同尘,众妙维新。圣人不仁,后身外身。外身而身存,身存而物宾。吾不知谁子,以天物为臣。金玉何足守,美善何足珍。有名之毋见,无名之始沦。非见亦非沦,玄玄万古屯。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四
能为万物宾,天下安敢臣。奈何不祥器,而称君子人。以兵强天下,荆棘满其身。胜人虽有力,杀人人岂亲。将欲亲之,必与之邻。将欲邻之,必使其均。将欲均之,必与同贫。无争之宝,时解众颦。无名之璞,我将独珍。天之大象,与世俱屯。国之利器,非我得陈。天大王大,宜子宜民。王与天合,如露如春。天下之性,如车有轮。知足知止,非义非仁。无为无欲,谁喜谁嗔。无为而物归,天下何可违。无欲而人静,天下终自定。
-
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革囊
纫革为囊号库奴,精粗器用此中俱。岂须锦缘还丝绾,无过茶铛及饭盂。诗句清新记耶律,辩言诙谑幸侏儒。经翻四十二章过,乍可因之悟幻躯。
-
寿握卿陈先生四十八
天高气爽露华涵,介寿登筵晋酒酣。胜友歌诗敲砚北,德星聚野耀闽南。筹添海屋知盈百,祝效华封已得三。来岁知非旋服政,频年矍铄拜恩覃。
-
四十八渡
武溪多野涉,一日四十八。入水人胫寒,登崖马蹄滑。
-
偈颂五十一首·其四十八
若论此事,青天白日。情与无情,俱无得失,自是诸人不委悉。山僧住持事繁,也要为人拈出,今朝十一月初一。
-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