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唐〕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丽人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诗分三段: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末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讽刺含蓄不露,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达到了如前人所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 作品别称杂曲歌辞·丽人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3年
创作背景
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已成为统治阶层中一种通常现象,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也是后来酿成安史之乱的主因。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文部尚书,势倾朝野。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春。
相关诗词
-
丽人行
桃叶山前宫漏迟,宫人傍辇持花枝。君王喜凭绛仙立,殿脚争画双长眉。欲抱琵琶弹出塞,结绮临春时事改。井边忽见张丽华,忍听后庭歌一再。
-
踏莎行·秦淮清明
烟雨清明,烟花上巳。楼台四百南朝寺。水边多少丽人行,秦淮帘幕长干市。蓦地愁来,干卿何事。梁陈故迹销魂死。禁烟时节落花朝,东风芳草含情思。
-
踏莎行·题周宝蹬坐月浣花图
坐月青莲,浣花工部。闺房之秀兼佳趣。燃脂写出丽人行,风鬟雨髻姗姗步。碧杜红兰,明珠翠羽。药房移傍湘君住。可怜荡子不归家,长吟荡妇秋思赋。
-
续丽人行
...之明珰,愿君回贮流波双饯君。东风南浦之离章,微辞谑浪空彷徨。彤霞无影散巫峡,飘然竟学孤鸾翔。亦知佳人礼自防,岂比濮上桑间行。行云一去杳莫睹,痴心空断相思肠。
-
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玉人自惜如花面,不许黄鹂鹦鹉见。若令画史识倾城,写遍人间屏与扇。春光懒困扶不起,吹残玉笙也慵理。是谁瞥见一梳云,微月影中扫秾李。阿昉姓周不姓顾,笔端那得莲生步。无妨正面与渠看,看了丹青无画处。古来妍丑知几何,嫫母背面谩人多。君不见汉宫六六多少人,画图枉却王昭君。是时当面看写真,却遣琵琶弹塞尘。不如九京唤起文与可,麝煤醉与竹传神。
-
续丽人行
...娘折腰步。似见不见愁杀人,始是人生肠断处。愁肠易断可奈何,古往今来此恨多。君不见李夫人,不肯回身看汉君。又不见杨太真,拥行莫恋属车尘。自古蛾眉多蠹国,玉颜画就还伤神。
-
丽人行
杨白花飞愁杀人,美人如华不胜春。锦鞯驮起双凤缕,黄门挟飞五花云。白日雷霆夹城道,乐游园里春正好。就中小姊最娇强,雌雄双飞观者恼。瑶池斗草碧云移,草青草歇春不知。黄裙有恨随春水,椒房青蝇何处起。君不见翠羽飕飕帐一空,东方螮蝀缠紫宫。
-
续丽人行
深宫无人春日长,沉香亭北百花香。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画工欲画无穷意,背立东风初破睡。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俱风靡。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心醉归来茅屋底,方信人间有西子。君不见孟光举案与眉齐,何曾背面伤春啼。
-
重续丽人行
...倦思怕领龙山云。就中八姨最年少,上马临风殊窈窕。白日凄迷天暗垂,万姓游魂随一笑。当时宰相名国忠,几回并辔朝真龙。绡裙六幅行委地,峡水拖入华清宫。杜陵老翁惯饥饿,半生只对山妻卧。酸眼惊看绝世姿,错认九天元女堕。此翁向后攒百忧,潼关战骨堆心头。始...
-
虞美人·天涯绿遍王孙草
天涯绿遍王孙草。魂梦长飞绕。长安无复丽人行。只有青山依旧向人明。平泉金谷俱陈迹。古路荒苔碧。金鞍去去不思归。不道绿窗深处故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