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
越(1)人遗(2)我剡溪(3)茗,采得金牙爨(5)金鼎(6)。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素瓷雪色(1)缥沫香(2),何似诸仙琼蕊(3)浆。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何须涤心破烦恼。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1)瓮间夜,笑向陶潜(2)篱下(3)时。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1)。
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1)得如此。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小提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皎然所做的五、七言古体茶歌。该诗约作于公元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题中虽冠以“诮”字,微含讥嘲之意,乃为诙谐之言。其意在倡导以茶代酒,探讨茗饮艺术境界。皎然在茶诗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鲜明艺术风格,对唐代中后期中国茶文学——咏茶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 文学体裁古风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诗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崔石约在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时皎然居于湖州妙喜寺,两人同饮茶,皎然做此作品。
相关诗词
-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其二
皖城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太史滞留终不偶,中郎制作遂无施。二千石禄今何有,四十车书昔漫知。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挠暮年悲。
-
诸友惜别夜坐德行堂饮茶
一舟海角到天涯,春信江南梅欲花。莫道别时无酒语,与君剪烛夜烹茶。
-
送穆使君入觐
肥累城头寒月明,骊驹蹀躞车铿鍧。殷勤羞此潢潦水,送君直上燕之京。燕京紫气盛茏䓤,九重霄汉飞神龙。阙下亲瞻帝尧日,人间但忆君子风。谁言河阳好花柳,居然单父閒丝桐。一钱不忍勤父老,百里还见趋儿童。滹沱冰壁一百尺,下听活水雷行空。雪消冰泮水更阔,伫待双凫来自东。
-
饮慕溪所惠酒
是时天气炎,人事难调摄。饮水过于寒,饮汤过于热。得君之所惠,清净如油洁。不用脱巾漉,不用置篘?。亦不用多人,夫妇西廊月。一盏四肢畅,两盏百情灭。三盏即醺醺,五藏皆融泄。本不爱贪杯,独醒难过日。
-
同邓使君赏双头牡丹
兼金必贵双,珏玉不独只。嫣然彼丛生,佳处亦求匹。沙寒水成练,雪洞山立壁。春回小洛阳,淑气自融液。主人似维摩,拈花许入室。不碍清净眼,粉黛眩青赤。联香飒轻吹,并影旭朝日。有如猗兰心,相同不相敌。偶来饮此酒,对花情有激。试哦常棣章,反经道如一。
-
满庭芳·咏茶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
满歌行
...无他。奉事二亲,劳心可言。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安贫乐道,师彼庄周。遗名者费,子遐同游。往者二贤,名垂千秋。饮酒歌舞,乐复何须。照视日月,日月驰驱。轗轲人间,何有何无。贪财惜贵,此一何愚。凿...
-
昭君辞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却望关山迥,前瞻沙漠平。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毛裘易罗绮,毡帐代...
-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朓肩。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良图扫沙漠...
-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解榻时相悦。褰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