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定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若不用意,实则在恬淡闲适之中寓含有悲慨惆怅之意。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庵休息。后来,他就在庵内建了一个供自己休息和写字读书的书斋,取名“昭文斋”。此诗即作于归隐金陵时期。
相关诗词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八·定林院
定林两山间,崖木生欲合。茅屋倚岩隈,重重阴清樾。晨斋取旁寺,生事信幽绝。吾人定何为,常欲依暖热。
-
题定林壁
定林自有主,我为林下客。客主各有心,还能共岑寂。
-
定林院昭文斋
定林斋后鸣禽散,只有提壶守屋檐。苦劝道人沽美酒,不应无意引陶潜。
-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其二
一个青童一蹇驴,九年来往定林居。经纶枉被周公误,罢相归来始读书。
-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其一
钟山已在万山深,更过钟山入定林。穿尽松杉行尽石,一庵犹隔白云岑。
-
题定林院
行过钟山到定林,青松一径白云深。三间古屋昭文馆,那有沉迷富贵心。
-
定林寺
萧疏定林寺,传是舒王址。暮年一壑中,空书福建子。尧舜君民志未伸,耿耿可鉴诸鬼神。拟之王卢岂其伦?泥古信匪人,遂以酿祸根,是则殊可...
-
山居·定林
定林在何许,窈窕钟山麓。得非夸娥民,遗我障岩谷。
-
游定林寺
定林何有惟脩竹,急唤清樽趁午阴。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人犹未识官曹意,风自能披我辈襟。是夜琴弹醉翁操,笑呼明月作知音。
-
登钟山憩定林
禾黍古离宫,荒畦屈曲通。语音京洛近,王气海潮东。山色馀萧寺,松声尚晋风。兴亡不可诘,太息定林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