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魏晋〕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1)。
生前贫困无酒饮,今日奠酒盛满觞。
春醪(1)生浮蚁(2),何时更能尝!
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时能再得品尝!
肴案盈(1)我前,亲旧哭我傍(2)。
佳肴满案摆面前,亲友痛哭在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想要发言口无声,想要睁眼目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1)。
往日安寝在高堂,如今长眠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1),归来良未央(2)。
一朝归葬出门去,想再归来没指望。
小提示: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拟挽歌辞三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诗人假设自己死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又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第二首诗是写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酒的遗憾,但已为离开家园而有些黯然。
创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三首》就是这时写的。而吴小如认为,这三首自挽诗是陶渊明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至于具体的写作时间,由于《自祭文》明言“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九月,而自挽诗的第三首开头四句说的“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竟与《自祭文》时令全同。因此把这三首自挽诗定为作者临终前的绝笔,当作于陶渊明逝世前两个月。
相关诗词
-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一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
-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二
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
庄陵挽歌词三首·其二
观风欲巡洛,习战亦开池。始改三年政,旋闻七月期。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
-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二
梯航来万国,玉帛庆三朝。湛露恩方浃,薰风曲正调。晏车悲卤簿,广乐遏箫韶。最怆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
道山座主先生平章吕公挽歌辞五首·其二
乃翁同此老,两柱共擎天。初作二千石,才生十九年。汉阳□最大,岭外帅何缘。极恨湖滨相,奸臣喜弄权。
-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二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始服沙陀虏,方吞逻逤戎。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
拟挽歌词三章·其二
性为形之主,形乃性所依。二者不终聚,性尽形可遗。所以古志士,生死唯自持。敏皇若不逮,蓄念人岂知。修短何足介,圣凡更共之。肖形百年中,百年能几时。奄忽溘朝露,此生亦虚縻。
-
吴正肃公挽歌辞三首·其二
四海瞻师宰,中朝倚典刑。胡然赋全器,独弗与多龄。柱石亏宫庙,盐梅辍鼎铏。风流不可挹,无愧史臣名。
-
凯乐歌辞三首·其二·述诸军用命
...韶濩。惟彼海隅,未从王度。皇赫斯怒,元戎启路。桓桓猛将,赳赳英谟。攻如燎发,战似摧枯。救兹涂炭,克彼妖逋。尘清两越,气静三吴。鲸鲵已夷,封疆载辟。班马萧萧,归旌奕奕。云台表效,司勋纪绩。业并山河,道固金石。
-
隆祐太后挽歌辞三首·其一
三朝钦母训,四海被仁风。仓卒垂帘政,艰难取日功。仙游暌懿范,孝慕惨皇衷。寝隧休华饰,灵輀必返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