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
〔南北朝〕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1),因(38)(27)入京师(2),观太学(3),遂(4)通(5)五经(7),贯(6)六艺(8)。虽才高于世(9),而无骄尚之情(10)。常从容(11)淡静(12),不好交接俗人。永元(14)中,举孝廉不行(13),连(15)辟(16)公府不就(17)。时(37)天下承平(18)日久,自王侯(19)以(36)(35)(28)下,莫(20)不逾侈(21)。衡乃(31)(22)拟(23)班固(24)《两都》(25)作《二京赋》(26),因(38)(27)以(36)(35)(28)讽谏(29)。精思傅会(30),十年乃(31)(22)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32),累召(33)不应(34)。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4),尤致思(5)于天文、阴阳(18)(6)、历算(7)。安帝雅闻(8)衡善术学(9),公车(10)特征(11)拜(12)郎中(13),再迁(25)(14)为太史令(15)。遂(1)乃(3)(2)研核(17)阴阳(18)(6),妙尽(19)璇玑(20)之正(21),作浑天仪(22),著《灵宪》(23)、《算罔论》,言甚详明(24)。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顺帝初,再转(2),复(3)为太史令(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4)积年(5)不徙(6)。自去史职,五载复(3)还。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阳嘉(8)元年,复(7)造候风地动(20)仪(9)。以(15)(10)(4)精铜铸成,员径(11)八尺,合盖隆起(12),形似酒尊(13),饰(14)以(15)(10)(4)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16),傍行八道,施关发机(24)(17)。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6)制,皆隐在尊(13)中,覆盖周密无际(19)。如有地动(20),尊(13)则振龙,机发(21)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22),伺者(23)因(29)(3)此觉知。虽一龙发机(24),而七首(25)不动,寻其方面,乃(5)(2)知震之所在。验之以(15)(10)(4)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21)而地不觉动,京师(1)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26)至,果地震陇西(27),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15)(10)(4)后,乃(5)(2)令史官记地动(20)所从方起(28)。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时(8)政事渐损(9),权移于下,衡因(10)(3)上疏陈事。后迁(11)侍中,帝引在帷幄(12),讽议(13)左右(14)。尝问天下所疾恶(15)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16),衡乃(5)(2)诡对(17)而出。阉竖(18)恐终为其患,遂(1)共谗(19)之。衡常思图身之事(20),以(7)(6)(4)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21)。乃(5)(2)作《思玄赋》以(7)(6)(4)宣寄情志(22)。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永和(3)初,出为河间相。时(2)国王(4)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5),共为不轨(6)。衡下车(7),治威严,整法度,阴知(8)奸党名姓,一时(2)收禽,上下肃然(9),称为政理。视事(10)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1)尚书(11)。年六十二,永和(3)四年卒(12)。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戸,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小提示:范晔《张衡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年—445年),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 作品出处后汉书
- 文学体裁传记
- 创作年代南朝宋
相关诗词
-
代张彪挽张之洞联
经纶侔旦奭,是圣清亿万斯年有数名臣,试看坐镇东南,威扬夷夏,融和新旧,力挽乾坤,洎八国启兵端,决策纾筹,半壁尤资保障,溯当日鞠躬尽瘁,由封疆入秉钧衡,竭忠而佐先皇,率属而扶幼主,值此竞争时代,缔造艰难,惟受命元勋,实全局安危所系,胡乃昊天不吊,柱石偏倾,揽辔涕纵横,遥知四野呼号,泪雨滴沉京洛路;韬略愧冯岑,沐我公三十五载非常优遇,忆自枕戈狼孟,近侍襜帷,随节龙江,久依杖履,迨两湖开帅府,分符授钺,菲材并效驰驱,念深宫变法图强,更营制以修边备,选士荆襄之域,会师皖豫之郊,方期整饬戎行,扫除敌寇,俾耄龄枢相。
-
送张郎中守出辰州
分手风烟怅旧游,且凭樽酒暂淹留。愁来欲拟张衡赋,君去真同郭泰舟。征旆远从三楚没,离心先逐五溪流。欲知何处怀人切,云白山青独倚楼。
-
历代传授歌
...猿?。十有七世至桀王,成汤放桀夏绪坠。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及王季。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成康措刑四十年...
-
题张凌仙女史蝴蝶手卷
彩鸾遗韵留洪都,不传仙尉传仙姝。深闺合绣鸳鸯谱,高阁重临蛱蝶图。留侯学仙早辟谷,快婿南昌有梅福。前因后果镜高悬,再入琴堂谐凤卜。韶华旖旎荫甘棠,依...
-
张映山书屋卷
君家碧山后,旧业五车书。欲就张衡赋,先营诸葛庐。下帷山桂发,隐几岭云嘘。勤苦无须问,行看上石渠。
-
赠张圣言画柯山图
...蒙茸尘土归家丘。结茅竹间今休已,炎暑避舍清飙留。屋头清溪鸣昼夜,当户古木蔽马牛。苍头卢儿从高盖,传呼不到门巷幽。两公忘言儿袖手,驱除睡魔须茶瓯。谁传此意到旁郡,解衣槃礴烦张侯。张侯落笔妙天下,未坠学士之风流。欲见柯山入画图,丹青知君百不忧。黄公...
-
送蔡伯华谪福建盐运判官兼寄张伯邻
潞渚冲寒万里舟,主恩犹遣七闽游。空歌斑竹乘青兕,何处沧波下白鸥。石动馔鲜官舍晚,水晶盐满客盘秋。所思南望琅玕曲,好共张衡咏四愁。
-
沁园春·为卓火传甥题传经堂同曹顾庵学士作
...锦,庾称万石,宁取三鳣。帐里香芸,阶前带草,临水依塘只数椽。君家学,使田何辕固。比室摩肩。园林梓泽荒烟。惟绿字、丹文信可传。看允宗有角,终惭岳岳,孝先之腹,任尔便便。户映缃青,阁销藜火,甥也宁云似舅贤。休如仆,但与书不读,白昼长眠。
-
赋得衡山送张明府还龙门
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
-
冬官张二兄寄示和麦三府棘院之作和答二首·其一
东轩诗思渺天涯,滕阁开尊兴转赊。骥足久淹江右省,文星还避府东衙。山城备足民安枕,棘院功成桂吐花。佳句盛传张水部,辉联珠璧贲山家。